大坑舞火龍陪伴不少港人成長,生於銅鑼灣大坑的「大坑仔」感受最深,由一八八○年第一次舞火龍開始,舞者把撐着火龍的龍竹一代傳一代,現已傳至第三代「大坑仔」、大坑坊眾福利會火龍總指揮陳德輝手中。每年端午節後首星期開始,六十四歲的陳德輝便紮龍與安排活動「一腳踢」,今年他對統籌了三十多次有點點感慨:「火龍一定舞落去,但一直只有自己人(大坑人)做,我有累的時候。」
「紮龍」「樁腳」嘆無人
當民政事務局申請大坑舞火龍成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外界以為此傳統將能平坦地延續下去,但陳德輝卻對成功與否並非太熱心,因屬文化遺產與否也要舞下去,他擔心的反而是男丁不足:「成功申請當然好,不過如果唔夠人去舞,唔夠宣傳,大坑舞火龍都會慢慢無人關心。」
「樁腳男丁」面臨湊不足舞龍人數之外,「紮龍傳人」亦是陳德輝的煩惱,他說由選擇珍珠草到掌握最佳力度紮好龍頭,相關功力非累積十年不可,目前他雖有十八名徒弟協助紮製火龍,但有六人年紀介乎二十歲的淺資歷,形成自己仍是主力角色,身心之疲難有人分擔。出生率下降,令每次至少需三百人的舞火龍盛會更面臨男丁不足的危機:「今年或者明年都夠人,但總有一日唔夠人,政府幫唔幫都無問題,大坑仔會諗計。」
陳德輝透露,每年七月總有一、二百人報名當舞火龍健兒,但並非人人適合,近年人選只是僅僅夠數,所以需要自度辦法。他計劃未來一兩年邀請區內學校合作,在暑假派出男生參加舞火龍訓練作暑期活動,配合中秋節演出。目前仍未與任何學校聯絡,但他相信由港府作中間人會事半功倍:「就算成為文化遺產都唔係唔使再理佢,政府肯做號召,搵人都易啲。」
擬破傳統邀女生加入
非常時期或會有非常做法,陳德輝說若邀請區內男生參加不順利,不排除會打破百多年傳統,讓女生當樁腳舞火龍:「唔想傳統遺失又無人幫就要變,以前蓮花宮都唔准女記者入去採訪,一切都要同統籌委員會研究後先至落實。」
銅鑼灣名校皇仁書院校長李樂然不反對舞火龍訓練班的提議,但該校沒有舞獅或武術學會,同學舞龍底子有限,加上不少學生並非在區內居住,如果日後獲邀,亦需與家長教師會研究適當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