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虎嘯:愛國者治港為何落空

為了貫徹「一國兩制」下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從香港的歷史和現實種種條件出發,鄧小平當年提出「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而這個「愛國者」,鄧小平定出的條件相當寬,他說「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封建主義,甚至是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

這樣寬鬆的愛國者標準,鄧小平還把他們分了左、中、右。他說,選擇這樣的愛國者治港,「左翼當然要有,盡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

鄧小平這些關於「港人治港」的論述,是在中英香港問題談判和香港過渡期說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還沒有成為現實。鄧小平的這個思路主要源於中共的統戰政策和經驗,把「港人治港」當成一盤「統戰大棋局」。當年共產黨在抗戰期間,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對愛國者的標準就極為寬鬆,只要打日本鬼子、只要抗日,甚麼人都是愛國者,過去幹過甚麼壞事,不論信仰甚麼,也都可以是愛國者。後來,抗戰勝利了,在國共內戰時,共產黨的愛國者標準也很寬鬆,只要反蔣,都是愛國者,也不管他信仰甚麼,也不管他幹過甚麼。中共就是這樣建立愛國統一戰線的,就是這樣開展統戰工作的。

然而,這樣的思路並不完全適宜套用在「港人治港」問題上。這裏原因很複雜,「港人治港」不僅僅是統戰工作,最關鍵的是,中共當年建立統一戰線,無論標準如何寬鬆,目標是甚麼,都會牢牢把握統戰工作的領導權,都要領導統戰工作。而「一國兩制」下的「港人治港」,中共並不謀求領導權,更不會具體領導,只給政策,不管人事(除特首和一班高官外)。這樣,不管愛國者標準怎麼訂,所謂「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就只能是空的,也幹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