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厭氧菌處理污水 慳電減排廢

本文重點
【本報訊】污水處理過程產生大量污泥,問題一直困擾本港。有學者探討此問題廿年,研究用厭氧菌處理污水,比現時以好氧菌處理污水,大量減少耗電、用地及產生污泥,亦是全港首創研究用污水製氫氣,產生的氫氣可生成燃料作工業用途。

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環境工程講座教授方漢平表示,沙田、大埔、赤柱等污水處理廠皆用好氧菌處理污水,此菌視污染物為食物,但依賴氧氣繁殖,故此需為污水注入氧氣,耗用大量電力,每日耗用全港百分之一點五電力,每天產生成數以百噸污泥,令處理廠佔用大幅土地。

他稱,厭氧菌處理污水的技術有廿年歷史,全球數千間處理廠使用。該菌不需依賴氧氣繁殖,毋須注入氧氣,大大減少耗電,產生污泥亦只有好氧菌十分之一,令處理廠可減少四分之三用地。然而厭氧菌處理污水法會產生製造溫室氣體的甲烷,比二氧化碳嚴重卅倍。他認為港府應考慮引入厭氧菌處理污水,但需妥善處理。

製氫氣用途廣

他現時研究用厭氧菌法製造氫氣,避免產生甲烷。氫為最乾淨的能源,可用於製造食品、化妝品的工業用途,每噸水可製造能量相等於兩公斤煤的氫。

現時本港只有他一人研究製氫法,其缺點是只能處理污水中三成污染物,好氧法則可處理九成,尚待二、三十年時間改良。厭氧菌處理污水技術今天起於科學館科訊廊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