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真的復甦了嗎?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今年第二季有驚人的增幅,增長達百分之七點九。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出口穩健、私人消費上升和樓市暢旺。
香港的樓市也一片好景,無論是尖沙咀舊區還是堆填區旁的新樓盤,似乎都不愁客路,樓價已回復金融海嘯前的水平。
但這只是好的一面,量度經濟不能只靠樓市和股市,不能只看GDP,數據看不見的是經濟增長背後的社會狀態。樓市興旺不表示失業率已下降,也說不清社會的貧富懸殊是否加劇,也看不見市民是否快樂,社會有否足夠創新動力,大家的生活質素是否也像樓市般「天天向上」。
一向鬼馬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最近提出「國家經濟表現」的新定義。簡單的說,他與智囊建議,量度經濟表現不能只靠GDP,要包含國民的生活水平等因素。他這建議並非創新,如何量化國民的幸福快樂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是不少學者研究的議題,但由一國元首提出,且願意承擔這種改革的政治風險,也令人感到耳目一新。若法國的GDP提出新計算方法,對其他國家將有怎樣的衝擊?
中國學者回應,若把收入及財富的分布、教育及醫療的普及等環節加入計算,還要考慮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是否快樂,對中國而言,一定比現在的GDP低。
香港又如何?我們不妨嘗試用薩爾科齊這個新方法計算香港的另類GDP,會較立體地反映社會狀況,也可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