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道觀賣骨灰龕位,吸引大批孝子賢孫提早前來排隊,首個發售日更有過千人輪候。不過,觀方因低估需求而安排混亂,在發售完首輪配額後,卻宣布改以抽籤方式發售,結果造成輪候者鼓譟。
生人需要安居樂業,死人也需要入土為安,但香港地少,近年墳場龕位嚴重爆滿,以前中國人保留全屍、入土為安的願望,今日已經難以完全實現。所以,為先人找一個好的地方擺放其靈牌和骨灰,成為另一個讓孝子賢孫們慎終追遠、克盡孝道的方法。香港每年有逾四萬人死亡,近九成遺體以火化處理,可見本地對於骨灰龕位需求非常大。
骨灰龕位可分為官方、商業和資助營辦三種。官方龕位由食環署打理,就像房屋署的公屋,價格便宜,但服務欠佳;非官方龕位如同私人屋苑,服務優質,但價格昂貴;資助營辦等同房協下的居者有其屋,由政府撥地予半官方性質的華人廟宇委員會設立龕位,以補食環署不足,並提供不亞於非官方龕位、價錢亦只略高於食環署的服務質素。但香港土地供應日益減少,政府土地也不足夠,故已停止向委員會撥地,龕位買少見少。
近年,坊間亦有廟宇設立骨灰龕位,但必須事先得到食環署批准,而且廟宇涉及經濟活動,亦需要向政府補地價,否則將可能觸犯法例。龕位供不應求,除非政府再撥地建龕位,否則市民不是把骨灰放在家裏供奉,就只能選擇以「海葬」來處理先人骨灰,讓先人隨海飄泊,真真正正「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