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保育藍屋 留屋又留人

【本報訊】灣仔石水渠街藍屋是首個採用「留屋又留人」的歷史建築保育項目,初步已有十三戶居民選擇留下,佔現有戶數約三分之一。居於藍屋一板間房逾卅五年的李先生期望活化後,藍屋「廁所、浴室、廚房」三合一的惡劣居住環境可獲改善,又認為藍屋的活化建議不應太商業化,若有需要,他願意幫助帶導賞團及與訪客閒聊往事。

對於有藍屋居民擔心活化後會面臨大幅加租,文物保育專員陳積志表示,鑑於項目要「以人為本」,活化建議必須安置有關租戶並改善其生活環境,但不能改動屋的外牆顏色、露台及木樓梯等;至於日後移交收租權予中標機構時,會規定租金不能超出原有水平,其後亦需按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調整租金。

陳積志又指,已有多個機構表示有意申請,不擔心額外要求會導致申請反應冷淡,由於該項目較為複雜,當局會視乎活化計劃內容考慮會否提供額外資源。

聖雅各福群會交方案

一直協助藍屋居民的聖雅各福群會表明,會提交活化方案,方案包括留屋又留人、居民參與活化及保留原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