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虎嘯:外交隊伍自成一格

中國外長楊潔篪在中共建政六十周年之前暢談「新中國六十年外交」,其中談到「外交隊伍建設」。楊外長說,六十年來,外交隊伍與新中國外交事業一起經歷風雨、成長壯大。外交戰線的工作人員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先進人物和集體,外交隊伍知識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對外交隊伍予以高度評價,是對外交人員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楊外長還未出世,在新中國外交隊伍中他的輩分很小。中共得天下時,被人譏為「泥腿子」、「土包子」,沒有人懂外交。若說和「外交」沾點邊,那是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共和蘇共打過不少交道,和「調停國共內戰」的美國人也打過一些交道。然而,這些交道不在國家和政府的外交層次,只是黨與黨之間、政治力量之間的交往,其中有合作、有鬥爭。中共立國後,就是憑着這點經驗和底子開展外交工作。

中共最初覺得,外交隊伍的組成有兩大方面:一是要有盡可能高的文化程度;二是要有很強的政治和組織紀律。周恩來一再說「外交無小事」,一再說外交官的嘴巴要比軍人的「風紀扣」——領扣還嚴。因此,中共早期的外交幹部從「地下黨」幹部中抽調了一批,從軍人中抽調了一批。陳毅元帥當外長後,從他的「三野」中調來不少幹部。文革前,中共中央還分幾批從地方選拔一些知識型高幹調到外交部,突擊培訓、學習後,準備出任各國大使、參贊等。那時,中共尚沒有「職業外交官」的概念,他們被稱為外事幹部或「外交戰士」,非常「政治」。

新中國的職業外交官從「外語人才」培養起,目前當上外長的楊潔篪就是這類「外語人才」,一步步升遷上來。現在中共早已不會從軍隊或地方調幹部當外交官了,中國的「外交隊伍」已經自成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