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還看今朝:皇不保的行政會議

有人說行政會議內接連有人造反,新近是有行政會議成員兼工聯會會長質疑政府對公務員的減薪和凍薪方案。較早前還有成員就正生書院遷校問題以及某成員就普選和政黨政治問題,都對政府掉轉槍頭。政府管治威信受挫是誰之過?

回歸之後,行政會議變為龍頭大會,開會謀求成員對政策的「共識」,但這種「共識」,不代表每個人都贊成,只因贊成者佔多數,反對者乃大勢促使,不得不支持。

今次紛爭,反對者乃跟政策及受影響群眾有莫大關係的人。貴為有五十多萬工會成員作後盾而進身行會的人、政府急欲拉攏箍票的對象,政府要做的是為他壯大政治力量,為他建立良好的政治形象,籠絡民心,方便他和他所屬團體日後向市民宣傳政府政策。

只是力量還未壯大,政府就要他支持一個跟五十多萬工會成員對着幹的減薪方案,利用他的政治本錢去保皇,甚至不惜要他跟支持者反目。正是每一次保皇,政治力量就被蠶食一次,事後卻是零利益。

有人說,如果政府堅定不移要行會採「集體負責制」,要避免再次發生打擊政府威信的內訌,政府就要辭退這些人的行會成員資格。要不行會取消「集體負責制」,不讓成員跟政府政策綑綁一起,避免成員與政策間的利益矛盾;要不行會變回智囊團,由獨立人士身份出任,只為政府出謀獻策。

政府有甚麼誘因叫行會成員支持一個與他們政治立場有別、又撈不到政治油水的方案?迫使他們向政府倒戈,是否證明了「保皇但皇不保」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