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減碳生活

來自英國的朋友說,近年來倫敦人都在談論如何身體力行,從日常生活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最近,她所屬的大學提出了新措施,教授講師出差和報銷旅費,只能報銷公共交通工具的費用,的士不算在內,因為一個人坐的士是浪費資源的行為,也未能促進減碳的目標。除了大學,不少英國企業也有這傾向。於是,網上出現了許多旅遊規劃的網站,教導大家如何用最低碳的方式從甲地點走到乙城市。

回到香港,環境局局長剛拋出了一個好建議:行走主要道路如彌敦道和軒尼詩道的巴士實在太多,應重整路線,目標是在非繁忙時間減少一成巴士。這建議太好了,但來得太遲,指標也太低。路面的巴士實在太多,一架接一架「巴士城牆」不但製造污染,也讓道路更擠塞。

可是,運輸署認為這事做不到。若巴士在非繁忙時段載客率低,每架巴士都是半空的,為何不能減少班次以減低能源耗費?但當運輸署根據乘客量和路線重疊等數據建議減少班次時,屢屢遭到區議會反對。運輸署再接再厲,翌年又重新提出重組路線的方案,但區議會繼續反對到底。原因?不支持等車時間太長,不支持轉乘服務,有優惠也不可以。總之,不支持任何讓居民有一絲不方便的方案。

如果我們抱着如此落後、一方面抱怨塞車和批評空氣污染,但另方面卻不願意在生活方式上有任何妥協的態度,我們還是「紐倫港」的一分子嗎?我們與倫敦人對保護地球資源和減碳的醒覺,相差何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