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創新科技徒口惠 香港葉公也好龍

港府近年一反常態地鼓吹要發展科技產業,曾蔭權日前為今年施政報告吹風時又透露,將重點落墨包括創新科技在內的六大優勢產業。話音未落,即將離任的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立即踢爆港府對科研的投入嚴重不足,也沒有確實的政策協助業界將科研成果商品化,結果令不少科研成果白白浪費。寥寥數語,一舉揭破港府重視科研的皇帝新衣。

朱經武這番感慨乃有的放矢。一個政府是否重視科研,看看其投資力度就知道了,內地投入科研資金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點五,新加坡、台灣等地在百分之二以上,而南韓、美國、日本的投入比例更大,相比之下港府的投入僅百分之零點八,實在是少得可憐。數字揭露真相,港府口口聲聲要發展創新科技到底有多少誠意,已不言自明。

更不堪的是,港府在投資高科技時急功近利,只重眼前成果,短期回報。其實,就算是養一隻小雞,也要餵養數個月後才能下蛋,搞科研比養小雞複雜高深得多,更需要長時期的投資,還要給科研人員足夠的自由度,這是一個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的過程,決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港府對科研一竅不通,逐個項目衡量科研成果,且時時催促,這是將搞科研與炒樓、炒股同等看待,只會不必要地增加科技人員的壓力,窒礙業界發展,最終弄巧成拙。

搞科研始終是一種風險投資,失敗的比例很高,因此更彰顯成功的難能可貴。在台灣、南韓及其他重視科技的地方,政府都會成立專門的機構協助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但港府對本地的科研成果毫不珍惜,常常是沉香當廢柴,以致本地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比例僅約三成,這是多麼巨大的資金、人才及時間的浪費,說港府糟蹋科技,一點也不為過。

事實上,未獲港府重視的本地科研成果,常成為境外的搶手貨。如科大研發的數碼水墨科技軟件「墨戲」的專利被內地收購,在去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出現的巨型長城水墨畫,就是來自「墨戲」的手筆。由科大研發的自動導航模型直升機,亦在去年四川抗震救災中發揮重要作用。記得本港「風之后」李麗珊有句名言:本港的運動員不是垃圾。推而廣之,本港的科研人才及成果也不是垃圾,而有眼無珠、不知科技為何物的港府高官才是真正的垃圾。

同樣,本地科技人才有感港府不重視科研,不得不選擇去外國繼續進修,而朱經武本人將重回美國繼續其科技研究,足證本港的環境是無法留住一流科技人才的。說穿了,港府重視科研乃葉公好龍,最擅長的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臨別贈言,其言也善。朱經武還特別提到一件事,即董下曾上後,將工商及科技局改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刻意去掉了「科技」兩個字,當時對科技人員是很大的打擊,可見朱經武對此至今仍耿耿於懷。其實曾蔭權還說過,香港只要依靠金融業就可以養活一千萬人口。顯然,曾蔭權心中根本就沒有「科技」二字,他既不懂科技,也不屑一顧,棄之如敝屣。而現在,由曾蔭權親口提出要發展包括創新科技在內的六大產業,並將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重點落墨,實在諷刺得很。

為甚麼港府覺今是而昨非,對創新科技前倨後恭呢?無他,一場金融海嘯打殘金融業,紐倫港化成泡影,其他三個傳統經濟支柱也搖搖欲墜,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將創新科技檢回來應付民意。港府是地地道道的機會主義者,經濟好景就將科技束之高閣,經濟不景又將它拿出來,有關高官根本沒有誠意推動創新科技,不過是把它當作一個政治道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