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派出護航艦隊前往亞丁灣之時,本欄就提過,中國要以印度洋為現階段的戰略重點。現在,印度也意識到,未來印度洋之爭,重點是中印之爭,印度一定要在印度洋保有優於中國的戰力。
現在,北京已派出第三批護航艦隊,也許還有第四、第五批……從成本效益計,每次護航艦隊出動由三艘中國海軍頂級的軍艦組成的編隊,一個編隊的護航期三個月到半年時間,行程數萬海里,耗費沉重。其實,中國的商船也可以向已在亞丁灣的外國軍艦申請護航,但是,中國護航決議不計成本,顯然謀求的是長遠戰略利益。從外交層面看,中國是擴大自己在國際事務的話語權。從軍事層面看,這絕對是中國建立「藍水海軍」——游弋五大洋的遠洋海軍,也因此,中國建造航空母艦是順理成章。從國家核心利益層面看,則表明中國的利益不僅囿於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陸地領土和百萬平方公里海洋領土,而是可以包括世界上所有國際法允許去的地方。
事實上,中國軍艦遠赴亞丁灣,走出了多年來美國經營的太平洋「島鏈」,自然意義重大。不過,如果將眼光看得更遠,中國進入到印度洋,也有着重大的戰略利益,起碼中國新建的一條石油命脈經緬甸到昆明的石油管道修通,印度洋也就是中國的另一條生命線。
從另一個角度看,印度是中國的戰略競爭者。中國和印度有領土糾紛,中國在印度洋立足,可以在印度的背部施壓。中國如果單純在陸地邊界上難以對其形成強大壓力,因為在陸地邊界上,印度的戰略運輸條件仍然遠遠比中國有利。另外,中印都是人口大國,在發展資源的競爭上,更凸顯印度洋的重要性。於是,中印的印度洋之爭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