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遺失孫中山文物事件上,涉事人員各有際遇,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前線員工被紀律處分,相反當年的負責官員──香港歷史博物館其中一位館長吳志華,現已晉升為康文署助理署長,他負責籌建孫中山紀念館,並曾親身前赴美國洽購該批孫中山文物。
至於當年負責查康文署博物館混帳的審計署高級審計師李美嫦回覆本報查詢時則說:「有時所做的審計報告亦未必全部都會出街,但不會感到心灰意冷。」審計署和民政事務局均稱,除了已發表的審計報告外,政府不會評論草稿內容。
民政局死撐無問題
民政局表示,該批孫中山文物是康文署在○一年購藏,該署在○六至○七年間曾詳細調查事件,該批文物大部分屬於家居和細小物品,其文物價值不一。由於數量眾多,在美國接收有關物品的過程中,該署人員亦察覺到交收的項目跟清單上所列出的數量有出入,但因為該批文物數量多達近三千件,而所接收物品當中亦已包括所有重要項目,總數甚至亦比清單多,故當時覺得沒有問題。
民政事務局解釋,沒有證據顯示任何物件在運送及儲存過程中遺失,數目上的出入很可能是歸類方法有所整合而出現差別。至於要求賣家將象牙製品帶往澳門,繞過在美國申請出口手續,民政局表示,此舉可以盡快將文物運送到香港。民政局拒絕透露被處分的康文署員工職級,但據了解,該名員工只是前線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