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茶果嶺道一段行車線因交通意外頻生而劃為禁區,但仍長期有回收貨車無視法例,在禁區範圍公然擺檔經營,違泊「死車」更製造交通陷阱,有市民多番投訴,警方仍未有嚴厲執法,令公路危機未能解除。立法會議員認為,警方現有檢控違泊行動僅流於「貓捉老鼠」層面,必須制訂更有效打擊措施,問題才能徹底解決。 ■記者 柯翠菡
油塘茶果嶺道貨物裝卸區對開一段行車線經常有「死車」停泊,同時亦為交通黑點。家住麗港城的李小姐指出,不時目睹回收貨車違例停泊。今年四月,近偉業街的茶果嶺道北行線發生一宗奪命交通意外後,警方已將該處劃為禁區,違泊問題稍為改善,但回收車佔用路面經營情況依然,「啲回收車日日停喺度上貨落貨,直情當條路係私家停車場咁,同警方投訴好多次都係咁!」
記者視察期間,剛巧有警車在北行線禁區範圍設置路障,違泊回收車蹤影全失,南行線則泊滿貨車,但警方卻未有檢控違泊貨車,甫「收隊」即有回收車駛回禁區如常經營。
噪音擾民 部門各自為政
「淨係一個回收車違泊問題,啲部門已經各自為政,你話點解決?」觀塘區區議員鄧咏駿稱,上址有多間回收店經營,長期有大量廢物及回收貨車停泊,噪音與環境衞生問題早對附近居民構成嚴重滋擾,惜長期未獲當局正視。
「揸緊車,行行吓前面慢線突然泊架回收貨車喺度,熟路嘅司機或者避到,如果唔係都幾危險!」市區的士司機聯會主席郭志標直指,回收車公然佔用行車路面經營,不僅對交通造成阻塞,亦對道路使用者構成危險,促政府立法,禁止回收貨車於馬路經營。
議員指貓捉老鼠促打擊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王國興則以「貓捉老鼠」形容現時警方的執法,認為解決違泊與回收車問題,在加強執法的同時,亦須採取更強硬措施打擊。
警方發言人證實今年截至六月九日,警方在上址一帶共發出一千零二十張定額罰款告票,未來亦將加強巡查,並按「靈活執行交通法例政策」向違例車輛及司機採取適當行動。
至於回收車問題,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稱,警方會對構成道路阻塞,或影響交通的道路使用者發口頭警告或檢控,如涉弄污街道,食物環境衞生署會要求有關人士清理或採取執法行動。
投訴辨法 - 歡迎來函或電話查詢 | |
---|---|
直線電話: | 3600-9988 |
總機電話: | 3600-0000 內線:9988 |
電郵: | soc.service@oriental.com.hk |
來函請寄: | 大埔工業邨大昌街23號東方報業中心 東方日報投訴組收 |
個人資料絕對保密。匿名投訴恕不處理。 |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 爆料熱線: | (852) 3600 3600 | 電 郵: | news@opg.com.hk | 網上爆料 |
傳 真: | (852) 3600 8800 | 手機網站: | m.on.cc | ||
SMS: | (852) 6500 6500 | MMS: | ireport@o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