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軍政界:馬英九裁軍更裁將

台灣軍方近日宣稱,在二○一四年底前,把全部兵力由現役的二十七萬五千人調降為二十一萬五千人,規劃將官由現今三百餘員精簡為二百餘員。軍隊縮小,防衞政策也同步收緊,將「勝戰」定義由「全面打贏敵人」,調整為「不讓敵人登陸立足」。回顧國共內戰歷史,對今天台海兩岸的強弱易位,可以有深層體會。

解放戰爭可分為四個階段。一九四六年,國軍發動全面進攻,經過八個月激戰,損失大量兵力,被迫縮減戰略目標,集中機動兵力打山東和陝北的共軍,是為重點進攻階段;又打了四、五個月,國軍在山東輸掉了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在東北頂不住共軍的夏季攻勢,幾十座城市失守,而共軍在全國開始戰略反攻,蔣介石轉入全面防守階段;到一九四八年秋天,國軍在長江以北只能困守點線一隅,算是重點防守階段;不到四個月,打完三大戰役,國民黨在軍事上一敗塗地。

今天馬英九不學陳水扁吹牛,夢想「全面打贏敵人」,叫囂轟炸三峽大壩,又說能炸香港、上海。小馬哥「求真務實」,認清兩岸實力懸殊,而且差距與日俱增,不可逆轉。軍方人士說:「兩岸軍力已向中共傾斜,我們無法也不宜與中共進行傳統的消耗戰。」所以「軍備競賽」的泥淖是不跳了,兵員則一再裁減,但求有海峽天險,能在解放軍背水一戰時孤注一擲,將國防資源集中運用在「不讓敵人登陸立足」的主戰部隊,哪怕拖上十天半個月,美國、日本總不能見死不救吧?

台灣的將軍包括國安局、國安會和總統府的編制,曾逼近四百五十人。要想摘掉百顆將星,必須大力裁撤聯、後、憲三個司令部;聯勤司令部納入原陸軍航勤、飛勤廠,整編為指揮部;後備司令部整編為指揮部;憲兵司令部調整為參謀本部憲兵指揮部;國防部原六司六室整併為四司三室,同時需要適應資訊戰的指揮平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