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食物安全中心五月份的食物檢測結果發現十五個食物樣本不合格,其中三個鮮蠔樣本含鎘量超標,全來自元朗的街市及流浮山海鮮檔。有學者擔心,市民近年食蠔量增加,有機會大量攝取鎘,引致腎衰竭,建議當局收緊蠔的含鎘量標準。
三個鮮蠔樣本重金屬鎘的含量介於百萬分之二點七至百萬分之三,高於百萬分之二的法定上限。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本港養殖的蠔較瘦,市民不喜歡吃,故街市少售賣,他估計市面售賣的鮮蠔可能來自內地,也會售賣外國進口的桶蠔。他認為,市民平日不會大量食蠔,食安中心驗出的鎘含量超標也不算嚴重,市民毋須擔心。
可致人體腎衰竭
中文大學生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指出,鮮蠔含鎘量的標準在卅年前制訂,已不合時宜。今次驗出鮮蠔樣本鎘含量最多超標百萬分之一,市民近年食蠔量較多,可能因此大量攝取鎘。鎘不能排出體外,積聚人體內可引致腎衰竭,他建議當局將蠔的含鎘量收緊至不可高於百萬分之零點五。
食安中心又發現,一個西班牙辣肉腸和一個鮮牛肉樣本分別驗出不准使用的防腐劑山梨酸和二氧化硫、一個紅包樣本含禁用染料「若丹明B」,以及一個胭脂仙人掌濃縮液防腐劑含量總和超出法定上限,另有八個不合格樣本早前已公布。
食安中心正追查不合格樣本的來源,又要求店舖停售和銷毀問題食品,以及向販商發出警告信,如有足夠證據,會提出檢控。
進口西班牙辣肉腸的Ferrarini Pacific Limited職員李小姐表示,該批辣肉腸在機場存放時被食安中心抽樣本檢驗。該公司得悉結果後已將全部產品交食安中心銷毀,故未流入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