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東方民調:弱勢政府頻失誤民怨爆煲

政府上半年處理民生事務連番失誤,引致民怨四起,包括近期處理戒毒學校正生書院遷址事件,造成社會分化;食物衞生及醫療方面亦頻頻發生事故。「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市民批評政府處理近期民生事務時,缺乏諮詢及做事僵化,令市民相當不滿,又認為政府抱着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是處理民生事務失當的根源。監察政府施政的團體指出,現時民怨非由政治問題引起,主要是涉及市民切身利益的民生事務如經濟、醫療、貧富不公等,政府都做得不夠好,政府實有必要全面檢討施政,當中又以改善經濟為首要任務。

政府處理多項民生事務上出現亂子,包括最近引起軒然大波的正生書院遷址梅窩事件,政府在缺乏足夠諮詢情況下突然建議將南約區中學空置校舍交給正生書院,引起區內居民極之不滿。醫療方面又發生「冷血」事件,伊利沙伯醫院處理旺角小巴車禍一名重傷者時,要求傷者家屬先付錢購買非常規用止血藥才搶救,事件惹起各界批評醫院做事僵化。當局甚至乎趕絕小市民生計,如食物環境衞生署突然票控數名在中環擺檔廿年的擦鞋匠阻街,更被轟不近人情。

正生風波 暴露諮詢不足

對於政府處理多項民生事務時均不得民心,「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於上星期四至六以電話形式訪問了四百五十五名十八歲或以上市民,結果顯示,就正生書院遷址梅窩引起區內居民極之不滿事件,兩成九受訪者認為,原因是政府事前諮詢不足;兩成八則不滿當局處理方法差劣,造成社會分化;兩成一指摘政府協調不力。

在醫療事項方面,本港經常發生醫療事故,早前有藥物發霉及手術失誤,近日旺角一宗小巴車禍中,更揭發公院「先收錢、後救人」,三成二受訪者狠批醫院官僚作風嚴重;兩成九直斥當局做法違背以民為本原則;兩成六批評院方無吸取明愛醫院見死不救事件教訓。

在食物安全方面,香港經常有問題食品充斥市面,如近期發現糕點含鋁超標、鮮牛肉含防腐劑等,四成二受訪者直斥政府監管不力,令問題食品頻生;三成認為現行法例保障不足,應盡快修例;稱是當局忽視問題食物,危害市民健康的佔一成六。

高調抗疫 講一套做一套

在衞生防疫方面,政府曾因沙士及豬流感(H1N1甲型流感)高調推行全城清潔,但多個衞生黑點仍無改善,本港多處地方更出現鼠患,三成五受訪者歸咎部門辦事不力;三成不滿官員講一套做一套;兩成質疑政府做騷多過實質行動。

調查又發現,受訪者極之不滿當局突然票控在中環擺檔廿年的擦鞋匠,五成五受訪者狠批執法部門做事僵化,當局應考慮重發擦鞋牌保留傳統文化;一成七指摘做法擾民,且不近人情;一成六則認為當局做法是漠視長者生活困難。

不懂變通 陋習議而不決

此外,四成一受訪者認為,造成政府處理多項民生事務失當,以致民怨四起的原因是當局抱着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做事;兩成七最不滿當局做事僵化,不懂變通;認為政府做事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佔兩成人。

綜觀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受訪市民均不滿政府處理民生事務的手法,認為政府處理各項民生事務的表現不符合理想,未能解決問題之餘,反而加深民怨,造成社會分化,而政府未能獲取民心,則與當局的處事態度及陋習有關。

施政離譜 麻木不仁

【本報訊】近年社會民怨沸騰,有監察政府團體分析指並非由政治爭拗引起,導火線主要來自政府處理民生事務失當,如當局處理問題時只選擇容易的方法,並非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導致問題無法解決,反而造成市民不滿。有社區組織直斥,當局施行政策時沒有體恤民情,而未能妥善處理民生事務,會令民怨不斷累積,最終造成弱勢政府無法施政,拖垮社會發展。

公務員怕孭鑊 死跟指引

近半年雖然少有政治爭拗,惟民怨仍然高漲,監察政府團體「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圖)直斥,政府處理民生事務失當,引起民怨,而關鍵是當局處理問題時只選擇容易的方法,並非選最適當的方案解決問題,而這種風氣正在官場蔓延。例如公立醫院要求傷者家屬「先付錢、後救人」,事件反映醫院管理局的毛病雖然存在已久,惟當局一直逃避,令醫療事故頻生。又如政府推行膠袋稅,是因為較容易實行,「只要立法就搞掂」,卻忽視措施擾民,商戶變招提供商品預製膠袋及派發環保袋,更令環保成效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何民傑續說,政府沒有妥善處理民生事務,會削弱政府的管治威信,前線公務員為免孭鑊只會「死跟」指引,導致失誤事件不斷發生,造成惡性循環,打亂市民日常作息,亦加深民怨。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則稱,政府處理民生事務時「死板」,是引起民怨的主因。近期以票控中環擦鞋匠事件最離譜,事件雖然受影響人數很少,但正正反映當局施行政策的鬆緊未能體恤民情,小小一件事已看到當局麻木不仁,在經濟不景氣下,仍要趕絕老人家飯碗。

改善經濟環境 當前急務

他認為,政府長期處理民生事務塞責,令民怨不斷累積,當局施政無改善,政府無公信力變成弱勢政府,提出任何政策都會遭市民反對,直接拖垮整個社會的發展。

何又稱,目前政府最急需改善的民生問題是經濟環境惡劣,基層面對財富不均,而政府的政策都傾斜上層社會,基層生活愈來愈艱難,怨氣也日益增加。

官僚卸膊 終出亂子

【本報訊】港府近期接連面對多個「民生炸彈」,可惜拆彈不力反令民怨爆炸。有立法會議員及學者均不約而同認為,港府處理民生事務時出現亂子,主要原因是政府施政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有長遠或前瞻性的政策制訂,加上缺乏恒常檢討,「令好多事情唔係咁壞,都搞到咁壞」,港府應盡快對老毛病對症下藥,勿一拖再拖。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當局近期處理民生事務時出現亂子,主要原因是政府依舊戒不掉老毛病,包括施政慢半拍、後知後覺,以及處理問題時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心態。如最近正生書院遷校風波,反映各部門溝通不足,協調有限,但出事後又只推卸給禁毒處應付輿論,與事件有密切關係的教育局卻未見蹤影。又如中小企一直有資金周轉問題,港府沒有處理,直至金融海嘯令問題惡化,才急急「加碼」信貸保證計劃,「拖到最後遭到壓力,先去諗辦法解決。」

「事情唔壞搞到壞」

宋立功又批評政府對這些老毛病長久不清,官員又抱着「等運到」的心態,對於有爭議性的問題,當局又避得就避,無意回應社會的深層矛盾,當局若不徹底作出檢討,尤其跨部門協調不足的問題,民望難以反彈。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則狠批港府往往以危機政策處理問題,「好多事情本來唔係咁壞,但都搞到咁壞」,又認為當局要有效處理民生事務,應從基本及長遠的施政方向着手,亦要戒掉官僚態度,應急市民所急,聽取民意,最重要是確立一個定期檢討的機制。

陪你迎接高考放榜
詳情瀏覽on.cc《放榜無限分2009》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