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在去年進行了首個有關種族接納的大型調查,訪問逾萬名香港市民,當中有華裔及非華裔。調查顯示香港存在着種族歧視,對不同族裔人士的接納程度有差異,只有不足七成華人市民接受不同族裔的人作為其朋友、同事和鄰居。
在招聘員工的過程中,受訪者最接納的求職者當然先是華人,跟着就是白種人、日韓裔人士、非洲裔人士,最後才是印巴裔和阿拉伯裔人士。調查也顯示,較年輕和高學歷的專業人士相對包容,願意接納不同種族;而年紀大和學歷低的市民就對不同種族存在偏見。
這調查的發現沒甚麼意料之外的數據和看法,其結果印證了大家一向的觀察,就是香港人對膚色較黑的族裔有一定程度的偏見。年紀大的人很難改變看法,我們惟有寄望年輕人,請平機會向學校引入課程,讓中小學生能建立接納不同種族的胸懷。
因為只有包容的胸襟才能讓香港真正成為世界城市,而對多元種族和文化的好奇,才能讓年輕人拉闊眼界,不會成為井底之蛙。
香港青年從小受呵護,連到外國當交流生也幾乎不習慣,缺乏冒險精神,相信只有極少數大學畢業生願意到發展中國家如南亞和非洲等地工作,增廣見聞。相反,高學歷的美國青年對世界的好奇心較強,不介意到落後地區尋找機會。十多年前,一位耶魯畢業生幹斯就受到微型借貸之父尤尼斯教授的感召,遠赴孟加拉,學習當地方言,協助教授成立為窮人而設的銀行,至今已成為他的左右手。
香港對社會企業發展有興趣的工商管理大學畢業生,有多少個願意到孟加拉?
上述的平機會調查只是首次,需要每隔三數年重複進行,跟進種族接納這議題,研究市民的核心價值有否進步,種族偏見是否逐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