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公僕調薪爭議不絕

公務員減薪問題的爭議,輿論反應溫和,公眾取態亦非一面倒,相信政府高層可以有較大彈性空間作出凍薪的決定。公務員團體的取向非常清晰:尊重薪調機制,但爭取凍薪,希望市民體諒公務員的辛勞。

每年公務員的年度薪酬趨勢調查結果,都招惹輿論批評,出現正數被視為本已薪優糧準福利厚,還要水漲船高,結果令政府背負愈益沉重的包袱;一旦出現負數,則抨擊公僕輸打贏要,不願與民共度時艱。

《基本法》有保障公務員權益不受損害的規條,成為公僕的護身符,個別公務員曾以此為據,入稟法院求司法覆核,令政府承受巨大的行政與政治壓力,雖然高院與終審庭的判決大多有利於政府,但始終隱患難消除。為免夜長夢多,以一般立法形式,訂定公務員薪酬的可加可減機制,確保有穩固的法律依據不受無理挑戰,本意不錯,卻由於公務員事務局的顢頇,拖沓四年多,仍未見法案出台。

前瞻未來,公務員薪酬調整的爭拗將更多,除非成功推動薪酬架構與制度的改革。舉例言之,企業面對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大潮,早已調低員工固定薪酬的比例,不斷增加彈性的部分,如花紅、獎金與認股權等俗稱「額外酬金」的比例。今次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結果,企業的情況恰恰反映以上分析。換言之,隨着經濟周期欠穩,大幅波動比率上升,五年一大變,三年一中變,一年一小變的情況,令公僕每年調薪都變得難以預測,付出的政治代價亦不斷增加。

回歸之後,社會環境伴隨政制民主化的步伐邁開,變得愈趨政治化,過去公務員調薪較少引起非議,現在則常常帶來爭拗,一旦立法引入可加可減的條例,少不免會引來議會內各黨派的評議,儘管議員不願如此,卻無法避免。

金融海嘯對香港的衝擊之一,是都會經濟的成本必須下調,首當其衝的,是企業的員工薪酬這個硬開支必須進一步削減,影響之下,難道公務員的薪酬不應逐步調低嗎?從政府管治的層次考量,這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