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業務,上海和香港各有各做,但上海一擲四百億元建大小洋山港,香港的十號貨櫃碼頭卻漸行漸遠漸無聲,相信最後將無疾而終,這或許是大勢所趨。
要發展上游的航運中心業務,上海和香港就是對頭競爭,各不相讓,情況就像國際金融中心一樣,大家都志在必得,焉會有退讓之理。
市場的大原則,就是認錢不認人,哪裏有錢可賺,他們就往那裏鑽,這不是香港的獨有現象,正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詩中這樣的兩句:「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日浮梁買奈去。」商人重利,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所以香港要爭,就一定要由政府出手,以吸引投資。以前香港還有心魔,甚麼自由市場、政府不干預,其實以前也有不少支持政府出手介入的成功例子。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地,政府幾乎全力介入經濟的規劃和發展,現時連資本主義的大本營美國也介入、也干預,這已經說明,完全放任自流已行到水盡處。
當然,香港是自己顧自己,不必理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所作所為,但捫心自問,香港人覺得現時香港發展的勢頭是否可以持續,如果認為天下太平,香港無事,那以前許仕仁閒話一句香港被邊緣化,社會上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反應,對上海也不會視為挑戰香港的對手。
香港面對上海的競爭,實際上是面對整個上海,由政府到民間,由社會到業界,可以調動整個上海的資源來和香港競爭。
香港相信市場的效率,其實是認為政府的規劃會有錯,但如果對手計劃得比較準確,又或者不犯大錯,香港就很難佔便宜;若上海政府以各種誘因,再加上財雄勢大,以世紀發展的眼光來規劃,則香港很難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