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以黃金對抗通脹

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應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規模,取代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提出「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之議。此外,聯合國委託的顧問專家小組也有類似主張,到了最近「金磚四國」的中國、巴西雙邊會談時表示,今後兩國貿易可採用雙方貨幣而非美元作結算單位。以上一系列事態發展,其源蓋出於對美元前景不看好。

現時美元既是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又是各國政府的外匯儲備貨幣,也就是說美元的流通是國際性的;但是,美元的發行、印刷卻是美國內政。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寅吃卯糧,財赤嚴重,去年九月金融海嘯以來為救市而拋出逾三萬億美元的「水彈」,卻是靠所謂「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即猛開印鈔機應付。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令美元信用系統風險與日俱增,其幣值江河日下成為必然趨勢,各國所持美元、美債、美元資產面臨大縮水危險。俗語云「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各國央行未雨綢繆尋找對沖弱美元的工具時首選自然是黃金。

再者,在金融海嘯造成大蕭條以來最險惡的經濟衰退後,各國不約而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印其鈔,當前經濟周期的通貨收縮傾向掩蓋着下一個經濟周期來勢兇猛的通貨膨脹傾向。目前通縮階段黃金價格已拾級上升至九百五十美元一安士,日後通脹重臨黃金價格長期看好勢所必然。以筆者估計,未來一年半金價有機會升至一千二百美元一安士。中國黃金儲備現時只有一千零五十四噸,以現價計不足外儲總額的百分之二,而美國則持黃金八千三百多噸。若中國央行持金量「超英趕美」,金價能不起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