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民意調查看到甚麼?

近日看到一個非常荒謬的調查,美國有研究跟進五千多名失眠人士,「發現」當中有百分之二點六人曾有自殺念頭,百分之零點五人曾企圖自殺;他們又「發現」經常早醒的失眠人士自殺率最高,而入睡困難、經常扎醒的人的自殺率亦較一般人高。

心情好,心無掛牽,夜晚便可安寢,豈會無緣無故失眠?失眠的因素,可以是因為疾病、生理方面的變化、心理因素,甚至是外在環境的問題導致,背後原因千絲萬縷,而早醒、入睡困難,甚至經常扎醒,只是個人有壓力的徵狀,與自殺壓根兒談不上直接關係。歸納出「因失眠而自殺」,這就是誤導公眾。

喜歡一個人,有時候我們就會顯得盲目,不由分說去替他說話和護航,但要是我們討厭這個人,我們就會千方百計去批評他。要我們站在絕對客觀的角度,冷靜地去評價某個人,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看見坊間時有對特區政府管治班子或者立法會議員的表現進行民意調查,調查裏總會看到當中列出過去數周或數月在社會上發生過的「大事」,然後有人就把這些「大事」跟評分拉上關係,造出個結論來。其實分數高或低,當中最深層次的原因,是受訪者本來已經不喜歡那位政治人物,哪怕他表現是好是壞,給予的分數肯定是低的。

以一個現象去解釋另外一個現象,這叫做本末倒置,甚至有誤導公眾之嫌。無論受訪者可以如何持平,在評分時總會涉及少量個人情感因素,縱使是設計問題者,亦可能出於主觀情感去解讀資料,看不到深層次問題的民意調查根本沒有實質意義。難怪有人說,不僅是某些政治人物,甚至是市民,也開始對民意調查抱有質疑,對評分亦不再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