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主持行政會議之後,表示問責官員會與市民站在同一陣線,共度時艱,作出強烈暗示,他的問責團隊有可能帶頭減薪;隨後幾位司局長都認同他的看法,看來政治任命官員與曾蔭權共進退,減薪只是時間問題。
有趣的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於三個多月前就曾經被中學生問過,會否考慮減薪以表達與市民共度時艱的誠意,當時司長的取態是不願正面回答,採取顧左右而言他,甚至是答非所問的手法,顯然排除了減薪的考慮,何以兜兜轉轉之後,最終還是避不過減薪呢?
問責官員減薪,的確向市民釋放一個相當正面的訊息,令廣受減薪裁員打擊的市民感覺上好過一些,怨氣也能消退一些,對要求公務員減薪的張力也會大大減弱。問責官員主動減薪,承擔應有的政治責任,既令公務員凍薪較易取得市民諒解,也能爭取公務員的向心,有助維持士氣,具有相當的政治智慧。
問責官員減薪是政治決定,殆無疑問,減薪可在民意對公務員不能輸打贏要與後者爭取凍薪的矛盾之間,發揮清涼劑的作用。不過作出決定宜快不宜遲,兩三天之內就應該有結論並且公布,拖沓久了,讓人有欠缺誠意及斤斤計較的感覺,即使最後決定減,也發揮不了應該有的政治作用,甚至適得其反。
減薪幅度不能過低,超碼是十個百分點,才是擲地有聲,當然力度較大就更好。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問責官員減薪必須大過高級公務員的五個百分點,否則難以取得高官的認同。
問責高官減薪的難度不高,原則上,各人向曾蔭權問責兼效忠,與公務員屬於常任文官的性質與管理方式不一樣,只要曾蔭權審時度勢,作出減薪幅度的決定後,通過三位司長向下通傳及在最短時間內收集各問責官員的意見,就可以拍板,然後就向市民公布有關的決定。
前有董建華於○三年的榜樣可供參考,讓市民感到問責官員有承擔,在此政治敏感時刻,爭取民意支持與公務員的向心,問責團隊已不得不減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