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戰前水塘列古蹟

【本報訊】古物古蹟辦事處建議將六個戰前水塘,即薄扶林水塘、大潭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香港仔水塘及城門水塘,合共四十一項建築物列作古蹟,當中包括職員宿舍、橋樑、水壩、石碑等。該處指這批建築物見證了香港殖民地時代初期發展,極具歷史意義。

古蹟辦早前公布一千四百四十四幢歷史建築物的評估結果,當中四十一項戰前水塘建築物評為一級歷史建築,該處覆檢後認為這批歷史建築達到「極高門檻」,應宣布為古蹟,得到法定保護。

該處指出,在一八六○年代之前,港人依靠井水和河水,到十九世紀中期,由於人口增加和城市膨脹,香港需要興建水塘,結果在一八五九年由港督羅便臣拍板,在一八六三年落成首個水塘──薄扶林水塘,到一八八三年興建大潭水塘,一八九九年再建黃泥涌水塘。

後來,九龍人口增加,九龍水塘在一九○一年落成,一九二三年開始興建城門水塘,歷時十四年完成,城門水塘成為戰前最大水塘,供水給港九兩地。一九三一年再興建香港仔水塘,主要供水給西區,這亦是港島最後一個水塘。

黃泥涌水塘變水上公園

時至今日,除了黃泥涌水塘在八六年完成歷史任務,改作水上公園可供划艇外,其餘五個水塘繼續發揮其功能。

古物諮詢委員會明日開會討論古蹟辦建議,該會亦審議芳園書室的文物影響評估報告,芳園書室將會活化為旅遊及中國文化中心暨馬灣水陸居民博物館。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