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預測欠準復甦路漫長

經濟大幅下滑震動社會,何時復甦引發爭議。政府署理經濟顧問在電台節目中重申,本港經濟最壞時候已經過去,復甦過程則會很緩慢,失業率由於有滯後效應,所以仍然有上升的趨勢。政府對經濟變化的預測,紀錄一向欠佳,市民多持有相反意見並不為奇。

事實上,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受外部環境影響至巨。出口貿易極之依賴歐洲及美國,是金融海嘯打擊下的重災區,前景不容樂觀,這是經濟界較一致的看法。雖然歐美的存倉貨已接近見底,但消費意欲下降,將是最大變數之一。

同樣影響香港進出口貿易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內地的經濟變化。尤其是以珠三角為核心動力的廣東省,今年首季表現是三十年改革開放以來所僅見的差勁,可以這樣評估:中國經濟下調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復甦需時。換言之,珠三角地區以出口為目標的製造業何時走出一潭死水的局面,直接影響到香港何時走出困局。可惜內地的情況同樣難以一廂情願地樂觀,中國復甦的路子崎嶇,殆無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的因素,此時此刻正遇上豬流感。種種迹象表明,情況在惡化之中,一旦世衞提升警戒級別至第六級,即大流感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可以肯定全球經濟無可避免會受到廣泛打擊,令本已脆弱的復甦之路更見漫長,香港能夠不受影響嗎?

當下最受打擊的航空、酒店及旅遊業等,倘若下半年真的出現大流感擴散甚至變種的威脅,境況堪虞固然在所難免,從服務業供應鏈的角度看,連帶飲食、零售及交通運輸等行業,情況同樣堪憂。所以最壞的情況還在明天,而非此刻。

從宏觀經濟的層次看,近期全球股市出現的小陽春局面可能已經見頂,歐洲與美國所採取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開機大印鈔票)究竟能夠維持多久,的確令人擔憂。一旦掉頭轉向收緊,全球經濟有可能重新陷入衰退,更壞的情況就會出現。港人必須保持警覺,莫輕信政府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