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美國《時代雜誌》提出了「紐倫港」這個嶄新詞彙,把香港與世界金融樞紐的紐約和倫敦放在一起。近日有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撰寫文章,則指「紐倫」地位不再,金融中心地位將向東移,受盡金融海嘯蹂躪的紐約和倫敦將被上海及香港取代。
外國雜誌《Foreign Policy》曾列出二○○八年全球城市排名,紐約與倫敦位列一、二位,香港第五位,上海處於第二十位。以排名來計算,怎樣也算不到上海可以一躍取代紐倫,成為世界上最吸引及最具潛力的金融城市;然而,上海有人才、有基建、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加上國家政策扶助,金融海嘯又對前列歐美城市造成深重打擊,此消彼長之下,結果不言而喻。
輿論認為,外國人將香港的角色從「紐倫港」過渡至「上港」,是高估了香港的能力:上海與香港相距只有七百五十哩,時區、語言又一樣,但講到營商環境及機會方面,香港處於飽和,而上海雖是剛剛起步,卻已有鼎足世界金融地位之勢。上海大大拋離香港實不遠矣。
香港與上海的另一個不同點,在於香港不是內地城市。基於「一國兩制」,中央政府的措施不能直接惠及香港,而要通過多重轉折,優勢未能一步到位。上海是內地城市,也是直轄市,更是中國沿海地區、長三角的龍頭城市,中央政府果敢決定,欲把上海打造為國際金融中心,言出必行,只要把軟性配套做好,假以時日,定必使上海金融地位更為穩固。
近日有香港金融界人士在上海發言,指香港與上海攜手將會「無敵」。其實根本不需要攜手,上海一地之力已經可以無敵。有人說,香港要做龍頭城市,首要條件就要先成為內地城市,不然就要攀着上海發展的車邊,在配合上海發展的同時,尋找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