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野生杜鵑是本港稀有植物,其中馬鞍山是本港唯一有齊六種原生杜鵑的地方,但漁農自然護理署以杜鵑受到樹木遮蔽為理由,早前進行試驗,替杜鵑周遭五十棵樹木注射除草劑,令樹木落葉。漁護署力保野生杜鵑的做法,遭環保組織斥責殺害樹木,認為當局應先考慮修剪樹枝;漁護署則反駁,若不及早保育,馬鞍山杜鵑群遲早消失。
漁護署高級自然護理主任(技術事務)黎存志表示,杜鵑是需要大量陽光生長的品種,本港目前共有六種原生杜鵑,全可在馬鞍山找到,該處於七六年已被政府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估計至少有二、三千棵野生杜鵑。
辯稱難以鋸枝
他指近年馬鞍山的非法伐木及山火減少,令樹木快速生長「爭地盤」,遮蔽住旁邊的灌木杜鵑採光生長,香港大學便有研究發現,馬鞍山的杜鵑群近年出現衰退,一些杜鵑因缺乏陽光而變得「又奀又瘦」,其中以羊角杜鵑、毛葉杜鵑和香港首先發現的香港杜鵑最受威脅。
漁護署遂於今年三、四月試驗以生境管理措施保育杜鵑,選擇約四十棵共三組杜鵑作實驗組,然後替杜鵑周圍約五十棵樹木注入除草劑,被注射的樹木包括本地常見品種五列木、大頭茶、山油柑等。他指除草劑會令樹木落葉,至於樹木會否死亡,則須視乎品種。
他解釋,馬鞍山杜鵑生長的地點山勢崎嶇,難以用電鋸等工具鋸樹枝,移植效果亦不理想,用除草劑對生境的影響較輕微,強調為保護稀有品種必須作出取捨,漁護署未來一年會觀察實驗組杜鵑的生長情形,再研究長遠的保育方法。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認為,馬鞍山的生態環境豐富,有多種本地植物及生物,當局可考慮修剪樹枝等解決方法,不接受漁護署隨便殺樹,擔心影響整體生態。
他又指擔心港府擬建貫通新界的單車徑,其中馬鞍山至西貢的馬路及行人路狹窄,擔心要斬樹才能建單車徑。發展局回覆指,泥涌至西貢段單車徑預計於一四年興建,因走線未落實,故還未確定受影響樹木的數量,但承諾會盡量減少影響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