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最壞時刻尚在明天

政府公布首季經濟表現數據,GDP急跌七點八個百分點,幅度之大遠超估計,教市民極度擔憂,種種迹象顯示,低處未算低,慘況未見底。學者及經濟分析員多認為,要到明年初才能看到復甦的曙光,市民要有過嚴冬的心理及物質準備。當然,政府有責任及時推出有力的紓困措施,協助業界及弱勢社群度過艱難時期。

政府對經濟變化的估計經常失準,早已見怪不怪。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親自主持記招會,斷言現時已經是香港經濟「最壞的情況」,並揚言大家毋須對前景過分憂慮,因為下半年經濟將會反彈,說法未免過於樂觀,市民不可盡信。

專家學者與不少政府官員並不認同曾俊華的講法,年底是否出現V形反彈,較少獲得認同,反而U形的機會較大,雖然L形的可能性極低。換言之,今年第四季經濟回升是過分樂觀,殆無疑問。

現實而言,出口急跌二十二點七個百分點,是五十五年來最差的紀錄,正是經濟衰退的關鍵所在,而出口歐洲與美國又是香港經濟的生命線。美國經濟何時走出困境,誰也講不清,美國總統奧巴馬呼籲國民減少消費,多作儲蓄,的確點出「美國病」的根本。問題是,一旦美國人的消費模式有變,直接受影響的當然是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珠三角與香港的對美出口,肯定會進一步下降。

不能忽略的是,歐元區的經濟亦告全面下滑,今年首季亦錄得破紀錄的二點五個百分點,試問短期內,即直到明年初,香港的出口又怎能有大幅改善的可能呢?

曾俊華向市民派定心丸,謂政府會於月內推出「既快且準」的針對性紓困措施,如公屋免租及寬免差餉等,但證諸過去類似做法的作用有限,市民不宜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去年底與今年初,政府高官多番承諾會於六月前後,通過大型基建及社區樓宇維修等工程項目,創造五至六萬個職位,未知至今進度如何?基層市民只能自求多福,撙節開支與多做兼職雙管齊下,希望咬實牙根度過黑暗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