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英國人機關算盡反被誤

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北京提出九七年後,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英國人發現在不得不交還香港的無可奈何之中,這是一個對她部署撤退、未來長期影響香港,甚至把香港長期保留在親西方營壘裏大有文章可做的方案。這篇文章如果能做得好,還可以利用香港繼續「西化」中國,這的確是一盤戰略大棋局。

要做好這篇文章的最關鍵之處,是英國人部署、安排一個怎樣的「港人治港」。對此,英國在兩個地方落墨,一是推行政改,用所謂民主普選把香港的政治權力植根於「本地人手中」,這樣的「港人治港」,中央政府就完全被架空,中國的所謂「單一制」就被擋在了羅湖橋以北。當年,英國人鼓吹「三腳櫈」理論,通過「保羅動議」,鼓吹「還政於民」,推行政改,開放立法局引入地區直選議員,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二是在香港政府公務員體制中提拔培養認同英國人政治價值觀的「華人精英」。培養這一批人不僅着眼於九七年的政權交接和一、兩屆政府管治班子,而是有更縱深的人事布局,讓中央政府長時期內無從選擇,即使不滿,也無從措手。

有了上述兩處落墨並部署成功,英國人可以放心的打道回府了。然而,最大的問題是,英國人部署的這樣的「港人治港」,十二年來出現了極大的混亂,施政一塌糊塗,經濟衰退,民怨沸騰。英國人沒有想到,她培養的那些「治港」的「香港精英」皆是無能之輩,他們雖然滿腦袋英人價值觀,標榜有「國際視野」,在英美世界游走時如魚得水,但決策能力、管治能力極差。英國人也沒有想到,她通過所謂民主普選培養推出的那些政客也多是些問政能力低下、私心自用、黨同伐異之徒,而那個民主普選制度除了拆台扯皮、引起社會分化之外,也毫無建設性。事物的發展往往要壞到極點才會向好的方向轉化,即所謂物極必反,這為北京重新考慮「港人治港」問題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