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另類選科貼士

哈佛大學的路易士教授一向是哈佛學生最愛戴的學者之一,但他對哈佛教育的批判卻毫不留情。在他的著作中,他直斥哈佛有太多科目,卻未能向本科生提供一個整全和貫通的課程;而在這些科目背後,教授只躲在象牙塔內,沉迷於他們狹窄的研究範圍,太少教授能夠成為同學的導師,讓他們的感染力和知識同時影響大學生的品格和事業。而同學呢?就愈來愈「中學化」,不能長大。

原來大學中學化的問題也在哈佛發生。路易士教授問:年輕人為何需要教育?學生是大忙人,每天要面對緊迫的課程,要看書和考試,但學生也應想想教育是為了甚麼?

日前,他在香港向二百多位來自名校的中學生說,教育不只分數,更超越科目。教育是要求我們質疑、批判、分析,而不同文化都有許多「准」與「不准」的傳統和價值。教授說:教育要求我們問「為甚麼不可以改變」?

教授問:你猜教育是一列火車,是一種疫苗,還是一家銀行,或一個宗教?這不是選擇題,因為教育可以是全部,也可以全部不是。

火車很有用,可載你到別處,讓你擁有新知識,但留意不可把「有用」變質為「功能性」,因為擁有廣闊的知識基礎才是力量;教育是疫苗,可以保護你,但病毒會變種,教育也不是百分百的保障;教育是銀行,你不放錢在戶口,日後就提取不了積蓄,但今天的銀行也不是全都信得過。

路易士教授妙語連珠,請同學不要介意分數,要追尋夢想。他說大學選科最好選一些沒有絕對答案的、選一些困擾你的,也要選一些你肯定拿不了A的。

觀眾席上的名校學生卻非常現實,大都擔心怎能「平衡」分數、大學的要求和夢想。難道分數、大學和夢想不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