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馬英九三不政策支撐點

馬英九當政後,推行「不統、不獨、不武」方針,有兩個憑藉或曰支撐點,一是台灣的民意,一是美國的首肯。台灣的民意支持統一的很少,支持台獨的也不多,大多數民意傾向不統、不獨。台灣人不想統,是覺得「統」的結果矮化了台灣,台灣從一個自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成了中國的一個「區」,這對台灣是個損害,同時台灣人也不相信,台灣被「統」後,還能享有現在的「民主、自由」,他們不想和中國大陸在一個「國」裏生活。

台灣人不想獨,是因為現實條件要搞獨,勢必會逼得北京出手,兩岸會有戰爭,而且以北京在國際上的強大影響力,台灣就是宣布「獨」,也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邦交國」不會比現在多。因此,台灣的「獨」只能是鏡花水月,並且帶來巨大災難。事實上,台灣內部只有狂熱的台獨分子,只有「台獨原教旨主義者」,只有少數野心政客,才會不顧一切的「獨」,大多數現實的台灣人,對台灣內外形勢、國際形勢有理性了解的台灣人,都會選擇「不獨」而安身立命。

台灣「不統」、「不獨」,都離不開軍事武力問題。以台灣目前自身的軍事武力,既不足以抗拒北京的統一壓力,也不足以成功實現「台獨」,因此,最好「不武」。而這個「不武」離不開美國的幫助和支持。這裏有兩大因素,一是要靠美國的《對台灣關係法》;二是要靠美國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有了這兩條,台灣才有「本錢」和北京講「不武」。

美國撐住台灣,撐住馬英九推行「三不」,是因為第一,這樣做符合美國的利益,可以把台灣置於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可「以台制華」;第二,美國有力量用《對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售武撐住台灣,而北京無法打破這個局面,因北京在各方面還不夠強大,還不足以威懾美國一旦兩岸攤牌,美國在權衡利弊之下放棄武力支持台灣。甚麼時候美國不敢也不想為台灣和北京打仗了,美國因素也就在兩岸關係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