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全城清潔策劃小組在○三年沙士後,提出在東區、深水埗、油尖旺、九龍城及元朗五區的街道,安裝閉路電視監察垃圾蟲,之後計劃推廣至全港十八區,合共安裝一百組閉路電視。事隔五年多,本報向民政事務處查詢計劃實行情況,發言人表示,由於裝置攝錄機後,後巷衞生情況理想,諮詢地區委員會意見後,已於兩年前逐漸移除所有閉路電視。
清理垃圾桶次數無增加
不過,記者日前巡視曾安裝閉路電視的後巷,所見景象與政府所講「情況理想」有極大出入,政府拆走閉路電視,後巷頓時打回原形,衞生情況惡劣。
土瓜灣玉成街和鴻福街交界的後巷,一些大廈的後樓梯依然有大量垃圾堆積如山,無人清理;而在深水埗北河街的一條後巷內,雖設有多個垃圾桶,但附近仍被人放滿大量雜物,完全無王管。
簷篷坑渠丟滿食物殘渣
除了後巷變成細菌溫床,食環署強調已加強清洗的大街亦危機四伏。在深水埗鴨寮街及南昌街一帶,不少拾荒者在垃圾桶中找尋鋁罐或廢物變賣,令原本已滿溢的垃圾桶變成垃圾堆,垃圾散滿一地,但食環署人員清理垃圾桶次數卻未見增加。走進福華街和桂林街的後巷,更發現坑渠丟滿食物殘渣,甚至有看似豬扒的生肉,上面布滿蒼蠅,令人惡心。
不少舊樓大廈外牆的簷篷亦成為垃圾的天堂。其中土瓜灣道一帶舊樓的簷篷上,布滿棄置衣物、食物殘渣及垃圾,但有住戶似乎視而不見,仍舊在外牆裝設晾衣架及晾曬衣服。
街道和後巷藏污納垢,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主席李美笑指,是由於人手和資源不足所致。「署方有空缺又唔請人,一旦有同事病咗要請假,就會唔夠人手,惟有主要掃啲大街,後巷就唔掃住。」李美笑又指,豬流感襲港下,部門內清潔工人的工作壓力可說是百上加斤,但政府提供的資源沒有相應增加,例如在沙士期間,不少地區都有兩架水車供水洗街,但現時大部分地區都只有一架水車,無疑影響工作效率。
每區獲50萬撥款點夠用
疫症當前,政府宣布撥款一千萬元,並與十八區區議會合作推行「全城清潔大行動」,每區將獲五十萬元推行社區清潔活動。「五十萬做到乜呀,只可以用嚟做表面工夫。」油尖旺區區議員許德亮批評,撥款只夠用作宣傳教育,和購買小量口罩或清潔用品派發,實際上對保障市民健康的成效非常有限。他又批評,政府做事樣樣都慢幾拍,街道衞生不堪入目,政府必須加速加碼,做好預防工作。
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捷貴亦坦言,五十萬撥款並不能做太多事情,希望該筆撥款只是個開始,日後能有所增加。他又指,該區區議會初步會將撥款用作宣傳之用,會印製單張及海報,提醒市民注意清潔,提高警覺。
忘記沙士教訓 社區清潔鬆懈
當年面臨突如其來的沙士威脅,港人方驚覺本港多個社區環境衞生惡劣,政府除急急推出清潔大行動外,更推出用以監察各區環境衞生情況的社區清潔指數,措施實施初期,確實發現整體清潔情況有所改善,但最近的資料顯示,多個地區的清潔指數不斷下降,反映市民已開始鬆懈,衞生意識逐步減弱,而該計劃亦在去年初悄悄結束。
清潔指數暴跌
沙士一役之後,港府在二○○四年八月完成首次社區清潔指數調查,發現全港總體指數達一百零一點五,顯示各區的總體清潔情況,較同年五月有改善,而多區指數亦在港府加強清潔工作下陸續攀升。
不過,隨着沙士疫情消失,社區清潔指數亦逐步回落。以沙士重災區淘大花園所在的觀塘區為例,該區的清潔指數在○四年八月錄得一百零四點二,名列十八區中的第七位;其後指數情況亦穩定,在○七年五月更一度攀升至一百零六點三,但至同年十一月,指數已急跌至九十三點四,其他地區如沙田、北區和中西區等,指數亦同樣下跌。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表示,社區清潔指數計劃在去年初結束後,有關環境衞生的措施已併入相關部門的常規工作,當局會繼續監察及落實推行其他環境衞生措施,暫時沒有計劃重新推出該計劃。
「十二個樽得九個蓋」
本港重推全城清潔大行動,頓時令前線的食環署清潔工人工作量倍增,但工會批評,署方幾年前開始縮減資源,早已導致前線員工的設備和人手嚴重不足,儼如「十個樽得九個蓋」,不敷應付,變相令地區清潔工作質素下降,如今當局再展開清潔大行動,更是形同「加到十二個樽」,能否真正達致全城清潔,值得商榷。
政府早前宣布重推全城清潔大行動後,在觀塘區一個公廁工作的清潔工人向記者透露,日前收到署方通知,平均每兩個小時便要以消毒藥水抹公廁一次,另外每天要封閉公廁進行兩次大清洗,工作量大增,但人手卻沒有增加。
而在觀塘瑞和街街市的扶手電梯旁亦有貼出通告,註明「此電梯扶手,每小時清潔一次」,不過有商戶卻踢爆,事實上近兩小時都無人清潔扶手電梯,甚感憂慮:「擔心㗎,呢度人流咁多,好易會傳播病毒。」
■圖/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