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地震遺址遊情感掙扎

站在北川縣城地震遺址前,心靈極度翻騰,淚水難以壓抑,一座山清水秀的城鎮竟然頃刻之間就毀滅了,過萬的亡靈還因為無法的開挖在山中遊蕩。然則,心情稍稍平復,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帶兒子女兒還有老婆到此一遊。

只有在這裏,我的家人才更領悟生命的可貴,才會珍惜生命,無論遇到甚麼挫折都不會去幹輕生的傻事。只有在這裏,我的家人才會倍加品味親情的溫暖及其意義。在災區,親人大難臨頭捨命相救、劫後餘生不離不棄的事例俯拾皆是,孩子們聽了會猛然長大。自然,素不相識同胞的無私救助,更是更高境界的洗禮。還有,少不了的是對大自然的再認識,北川地震之後三個月又遭到泥石流等覆蓋。這樣的課堂,兒女們哪裏去找?

但是,對於保留地震遺址,對外開放,成為全國以至全世界的旅遊重地,當地還有爭論。有人不客氣地說,這種旅遊是試圖「把快樂建立在悲傷之上」、「嚴重傷害受難人家屬的心」。有當地災民指,遊客抱着好奇的心態來,「他們沒有在大災難中失去親人,根本無法了解我們的痛苦,我看到他們成群結隊來參觀遺址,心裏多少有點不舒服。」

對於他們的意見,我似乎沒有權利說話,因為是局外人。但在對於他們的情感給予萬分尊重的同時,相信這是短暫的情感掙扎,時間的流逝可以增加理性的思考。

無疑,地震遺址首先是要極度保護,成為世代相傳的地震博物館,當地政府對此是明確的。至於以此成為四川旅遊的新亮點,當局也都是明白人,只不過需要有情有理有節地推進。我想,短期內開展「悼念行」,是一種平衡情感掙扎的方式,外來的遊人每人給死難者帶來一朵白花,誤解便會化解。

事實上,遺址遊是重災區經濟再起步發展的捷徑,北川已有兩間五星級賓館籌備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