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捕風捉影往往走眼

現在的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是普京挑選培養的接班人。普京出任俄羅斯總統八年,按照憲法他不能再連任。但他八年執政讓俄羅斯在經濟和外交上重新步上強國之途,國內外聲望不俗,而他本人也正年富力強,故一年多前俄羅斯內部希望他繼續領導俄羅斯的呼聲頗高,普京本人也壯志未酬,只是礙於憲法,只好卸任總統,到內閣出任總理。這一步棋外界一直認為有兩大含義,一是梅德韋傑夫只是他的傀儡,「權隨人轉」,俄羅斯的大權掌握在出任總理的普京手裏,而不是在總統手裏;二是這只是過渡安排,四年後過了「冷河」,普京還會再出任總統。

不過,西方觀察家還是希望這種安排有些變化,希望梅德韋傑夫不要那麼傀儡,希望他和普京之間有些分歧甚至矛盾。經過一年多的「觀察」,他們發現在外交方面梅總統未能越普京雷池半步,執行的還是普京路線,但內政方面梅總統有了一些「自己的動向」,主要是緩解了普京的「高壓政策」,出現自由化傾向。梅總統吸納了一些普京時代被壓制的異見分子進入「總統委員會」,傾聽他們的意見,甚至把他們的意見吸收到決策中去;梅總統還「叫停了普京執政時草擬的一項叛國法,這項法律非常苛刻,很多形式的不同政見都被視為犯罪」。

梅總統還與三十六個「重要的非政府組織的代表會面」,這些組織都是普京時代被剷除的。梅總統說:「這些組織的工作對我們社會的健康至關重要。」另外,普京時代「國家控制的電視台也出現明顯的自由化」。

上述觀察現象,或許都是客觀存在,是一種客觀變化,但問題是,這種變化究竟是梅總統對普京路線的「離經叛道」,還是普京本人對以往自己做法的修正?應該說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俄羅斯的總統全面領導國家內外政策,總理多注重內政。現在俄羅斯的外交還是執行普京路線,而內政的變化則是在普京任總理時發生,這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西方觀察家總是捕風捉影,卻往往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