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患有抑鬱症的中年母親,照顧一對患閱讀障礙及專注力不足過動症的十二歲孖女已心力交瘁;其中大孖更同患抑鬱症,加上頑劣難教,母親有次洩憤而用一個魚網金屬柄打大孖。事件因大孖兩日後接受藝術治療時,被社工發現四肢有多條傷痕而揭發。母親昨於九龍城法院獲控方不提證供起訴,裁判官指其實母女兩人均是受害者,頒令母自簽五百元守行為一年。
報稱家庭主婦的被告傅芝韻(四十二歲),否認一項故意襲擊導致兒童受損害罪,案件原本昨日開審;但控辯雙方經商討後,決定以簽保守行為方式處理。裁判官亦指,本案情況特殊,此方法處理亦屬恰當,因為兩人屬母女關係,隨便一方講大話、指控對方,都令兩人關係和日後生活產生衝擊。官又指,無論結果如何,雙方都是受害者,並勸喻被告有需要尋找社工協助。
棄高薪厚職 照顧孖女
據悉,女事主一向頑劣,她與孖生妹妹曾分開居住,而兩人入讀小學時已常欺凌同學,並患有閱讀障礙、過度活躍症及對抗性心理病,學校校長和教師可證明她們難教。而事主曾犯事需到少年法庭應訊,及後她被交由保良局看管,但她行為頑劣不改,曾用水淋同學、打同學和在枱上走來走去,保良局職員制止時反遭事主叉頸,現時她已在社署另一院舍被監管。而曾擁高薪厚職的被告,為照顧一對孖女毅然辭職,因管教問題心力交瘁,曾嚷自殺。
案情指,被告與丈夫結婚後與一對孖女居於紅磡單位,被告與事主同患抑鬱症,去年四月,因出現管教問題,社工跟進個案。至同年十一月五日下午四時,被告發現事主因瑣事意圖襲擊妹妹,而責罵事主反遭對方推開。被告一怒下用一個金屬魚網手柄打事主一分鐘,令其四肢留有傷痕。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表示,對抗性心理病是多動症一種,亦即過度活躍,患者除了「搞搞震唔聽話」,還會有行為問題、事事對抗;而涉案事主更正值十二歲反叛期,「一對孖女已難湊,何況係兩隻電兔」,故家長在管教上自然百上加斤,易患抑鬱。
他稱,曾會診一對七歲孖仔的同類患者,兩人會互相插眼,甫進診症室「一個塞手入電掣,一個玩排板」,其母亦因此患有抑鬱症。他建議家長應趁早帶有該病的兒童求醫,並上課學習如何管教病童。
案件編號:KCCC 34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