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徹底改變衞生習慣

許多問題的緣起,是「三分鐘熱度」,讓執行上的措施未能持久。當然,這不全是政府的責任,我們都要為這種心態負責。

這一周,在甲型流感的陰影下,衞生部門、區議會、民政總署、食環署等,都煞有介事拿出新資源,或搜羅口罩供社區索取,或加強後巷和其他「污糟」黑點的大清洗。類似行動似曾相識,六年前,曾蔭權擔任「清潔大隊長」,不是風風光光的帶領同僚落區,並親自拿起掃帚幫忙洗地嗎?當然,洗一次之後,不代表食環署的團隊會同樣落力,也不代表市民隨處扔垃圾、弄髒公共空間的習慣會改變。疫症的驚恐開始下降,我們又一如故我,做個「乾淨自己污糟公家」的人。

在日本數天,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真的很有公德心,對維持城市公共空間的潔淨視為己任,吃完便當總會包紮妥當,然後找適合的垃圾箱丟棄(日本已實施垃圾分類)。

香港的社群性格剛好相反,我們相當的自私,就算自己的家很整潔,我們很少用同樣的心態對待公共地方。大型活動之後垃圾處處,見怪不怪;街上的燈柱早已被店舖或拾荒者霸佔,木頭車和其他工具被「泊」在燈柱旁,用鐵鏈鎖上,把街道當成自己的舖或家。食肆對垃圾和油污的處理也是以方便自己為主,油渣隨時可丟進公共的渠道。

當然,如今新型流感肆虐,香港終於失守,開始有個案出現,我不懷疑香港人會做得好,畢竟,香港在沙士期間學懂了很多。

學懂了應變,我們做事便有效率,今天我們的公共衞生制度已有預警,有足夠的物資配套,甚至有隔離中心。這是左腦思維特強的香港人的強項。但有許多我們仍未學懂,那就是不自私,尊重公共空間,願意徹底改變衞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