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北韓的矛 日本的盾

北京常被炒作「中國威脅論」,於是青島海軍閱兵時提出「和諧海洋」。北韓有何動作,也會被描繪為邪惡力量。不過,日本一有動作,北京反應往往遲鈍,甚至不知道。外電評論,日本其實更會打「和平」旗號。在核武器開發方面,日本宣稱將堅持「無核三原則」,在宇宙技術開發方面,則聲稱將信守「和平利用原則」。同時,每每北韓要出矛,日本一定藉機做他們的盾。

北韓衞星發射,日本表現最為敏感,日本媒體不僅持續炒作數月,而且日本軍方在「攔截」上十分高調,甚至在發射當天因「緊張」而兩次「誤報」。這些,北京的輿論看到了。不過,就在北韓衞星發射的前兩天,日本政府宇宙開發戰略總部公布了今後五年日本太空開發和應用基本計劃,稱將在二○二○年前完成機器人登月,並強調日本的太空應用將以防衞為主,為軍事和外交服務。這方面,北京好像有些麻木。

在二○○八年之前,日本一直主張「禁止太空用於軍事用途」,即使在去年五月通過的《太空基本法》為日本「太空軍事化」鬆綁之後,日本也未曾明確提出要將太空計劃側重於軍事。但是,這次北韓高調發布發射衞星消息後,日本就變了。

現在,日本明確今後的太空計劃要「積極應用空間技術,把太空開發工作重心由促進相關技術進步轉為滿足防衞等實際需求」。他們又提出了發展軍事衞星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偵測彈道導彈發射的早期預警衞星。

此前,日本政府曾指預警衞星是用於民生用途。其實,這是為了爭取民意支持、為申請預算作鋪墊的手法。因為發展預警衞星系統的研發費用、運營成本、技術含量都要遠遠高於發展偵察衞星。

所以,國際有觀察家認為,日本「誤報」北韓「導彈發射」,初看怪怪的,但看到他們選擇這個時機拋出軍事意味濃厚的太空計劃,似乎就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