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五四運動九十周年。五四運動的主角是青年學生和他們的「青年導師」,故將五月四日這一天又定為「五四青年節」。
說起五四,就必和青年、青春有關。九十年前的「半封建時代」,青年和青春的話題是很有解放意味、反叛意味和激動人心的。
「青年導師」陳獨秀在《新青年》發刊詞中大肆謳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故青年、青春應「力排陳腐朽敗者以去,視之若仇敵,若洪水猛獸,而不可與為鄰,而不為其菌毒所傳染也。」此揭出所謂「新舊」之爭。
為響應陳獨秀論述青年、青春蓬勃無敵的號召,毛澤東則鼓動青年、青春,要天不怕、地不怕。他在《湘江評論》中大聲疾呼:「甚麼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
當年那場「新舊之爭」,又確乎有新老年齡之分,有些且相去甚大。其時新派的陳獨秀四十歲,錢玄同三十二歲,魯迅三十八歲,蔡元培五十歲,劉半農二十八歲,胡適二十八歲,李大釗三十歲;舊派的林紓六十七歲,辜鴻銘六十二歲。
在年齡問題上,錢玄同最為激烈,憎老如仇,他說:「人過四十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然而,錢玄同四十後未死,而且活得很滋潤,有人看到他「白白胖胖,膏厚油多」也。
其實,無論任何時代,青年、青春遠非一味的要在解放思想、救國救民上熱血沸騰,「食色性也」才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
五四運動時,北京嫖賭之風甚盛,當年一位醫生統計,北京一百名學生中有九十人染花柳病。周策縱教授在《五四運動史》中記述:「教員中間有喜作側艷之詩詞,以納妾挾妓為韻事。」納妾為韻事的有辜鴻銘、劉半農;咏妓的有陳獨秀、黃侃等,可謂「新舊」之人皆有。大家無論政治觀點、文化觀念如何不同,喜風流香艷則難分軒輊,此五四外一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