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公營機構非改革不可

審計署的報告,近年揭發公營機構的弊病,如浪費公帑、行政混亂與管理不善等,可以說得上是從無間斷,情況的嚴重性值得政府正視並應作出全面回應,成立專責小組檢討公營機構潛存的流弊僅是必須走的第一步而已。

應科院用十八萬元「睇風水」,到旅發局不堪入目的自把自為,更是震驚全社會,公眾開始形成公營機構皆無王管兼大花筒的印象,今次平機會的管治問題,進一步加深公眾的成見,倘若政府繼續對公營機構的問題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最終受損害的,將是政府的公信力與管治權威。

改革公營機構應循加強問責與增加透明度兩大方向進行。政府局級官員對所屬機構的監督是關鍵之一,重整董事局與管治委員會是另一個廣受輿論關注的焦點。平機會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地自把自為,完全因為鄧爾邦一身兼任主席與總裁角色,左手監察右手,在機構內無人能駕馭他。公營機構的主席與總裁有相互制衡的作用,應由不同人士出任。主席、副主席以至司庫等關鍵職位,應由願意全身投入,在其他機構中較少委任工作的才俊出掌,如此才能發揮專注領導的作用。

問責的一個重要面向,是向機構服務的對象,包括民間團體與市民大眾的合理訴求作出回應。以平機會為例,工作性質是負責消除性別及殘疾歧視與推動男女之間及傷健之間的平等機會,可惜機構寧願豪花公帑搞研討會,卻不願意與服務對象近距離接觸,搞好溝通合作,以宣揚平等機會的訊息。

對民間團體與受眾的問責,應該是平機會問責的題中之義。據悉,鄧爾邦卻冷漠對待民間團體要求會面就平機會改革提出意見的訴求。公營機構今後除定期向立法會交代工作之外,也應該定期與民間團體會面,並將溝通對話的紀錄整理好,通過年報向公眾作出交代,這既是問責,也是增加透明度、減少無王管的重要機制之一。期望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盡快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