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界:台軍不甘坐以待斃

馬英九欣賞美國軍事家莫瑞的「刺猬戰略」,提示台軍高層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在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的台灣,對美國佬指手畫腳不滿的大有人在,台灣「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就撰文批駁莫瑞的觀點。兩派爭論的焦點在於強化海空軍「禦敵於國門之外」,還是寄望於陸戰固守反擊。北京「國防科技信息中心」主辦的《現代軍事》雜誌摘取雙方論點,重示台灣防衞戰略的思考。

美國海軍學院研究員莫瑞在「院刊」發表《對台灣防衞戰略的再思考》論文,指出中國大陸近年海空軍實力大幅上升,二炮火力尤見兇猛,台軍再買多少海空軍武器裝備也是杯水車薪,不如重點投資陸軍,盡量隱藏戰力於地下,避過解放軍第一波轟炸,等敵軍登陸再發揮地利人和的優勢拖垮共軍,起碼能拖到美軍介入。

莫瑞指,與其花天價買「愛國者三」PAC/3防空導彈、F/16CD戰機、常規潛艇和P/3反潛機,還開發射程一千公里的巡航導彈,皆屬進攻性武器,極易受導彈攻擊,不如改買攻擊直升機和機動陸基反艦導彈及便攜式水雷,反而更有效阻擊登陸及在水網、山地反擊上岸的共軍。

梅復興罵美專家莫瑞近乎無知,主張盡可能將敵導彈摧毀於地面。認為必須維持台軍局部制空制海權,用短途垂直起降戰機及潛艇作反登陸的關鍵角色;遵循古今中外兵家的海島防衞原則,即「制敵彼岸、擊敵半渡、摧毀灘頭,殲敵障內」。

中國人打內戰,歷來是洋鬼子的最愛,萬不得已比畫兩下,讓職業軍人去遠離人口密集的外海高空過招可也。美國佬希望戰火燒進台灣大城市,讓共軍機甲兵團陷於史太林格勒式的攪肉機中,大耗中華民族的元氣,其心可誅。以純軍事觀點看,日本守硫磺島的戰例,棄海空戰專守山地,確有拖延時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