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蔣經國百年誕辰

四月十三日是蔣經國的百年誕辰紀念日,台灣由副總統蕭萬長掛帥,展開了一連串的紀念活動。

蔣經國在台灣民眾心目中是一位親民愛民的領導人,一件普通的夾克伴着他上山下鄉,深入民間,他不求美食,路邊小攤子食品他也吃得津津有味,和小攤販成了莫逆之交,足見蔣經國是位平民總統,擺脫了蔣介石的威權形象。在台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蔣經國主導的十大建設帶動了台灣的經濟發展基礎,人民的生活從而獲得改善。

一九七九年美國與台灣斷交,台灣民眾激憤之情洋溢社會,有被老大哥盟友出賣之憤慨,長期依賴的友邦真情不再,台灣人在義憤填膺之際,更有無限的徬徨之感,蔣經國號召民眾要處變不驚,終於帶領台灣度過那驚濤駭浪的日子,他成了全民所賴。

經國先生的晚年開放大陸探親,兩岸親情分隔半世紀終於得以團圓,老兵歸鄉的路上淚漣漣,今日兩岸的互動乃是在經國先生當年開放的基礎上得以發揚光大,在享受今日全面開放的果實時,應感謝經國先生的氣魄與高瞻遠矚,他展現了領導人的遠見與擔當。

一九八七年底,經國先生在其晚年大膽地開放報禁、黨禁,讓台灣終能走上民主化的道路,成為亞洲民主的燈塔,若不是經國先生跨出的一大步,就不會有今日的絢麗與光彩。

蔣經國登上權力頂峰時,他沒有因權力而傲慢、腐敗,他心中拋不掉大中華情懷,他主張拔擢台灣人,讓更多台灣人在政治上有地位有歸屬感,也種下國民政府在台灣長治久安的種子。他大聲地說:「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接班人李登輝形容蔣經國「在他心中永遠是中國人,他深諳中國社會和文化,更嫺熟於威權體制下的政治操控手腕」。

但擅於政治考量的蔣經國最後選擇了李登輝,或許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