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為甚麼要講不進則退

中央領導人在泰國開不成會,但卻為香港的記者上了一課,解釋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雖然不是用上最直接的言語,但反覆分析,不難準確地掌握其中含義。

中央領導人明確表示,國際金融中心不是靠紙面上寫的,也就是不可能由國家以文件形式予以保證。因為這不是國家單方面可以決定的,國家可以有政策支持和配合,但最終還是取決於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表現。

更何況,現時觸發新一輪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討論,是源於上海的新金融定位。香港由始至終從沒有被北京指定是全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從來都是一個選擇,只不過要從實際出發,看看上海是否有能力、有條件,那就等於大型國企在香港上市之後,部分也有回歸上海上市。這種安排,其實已經說明香港和上海的關係。

從中央領導人的言論,可以再進一步引申到中央不會為了保障香港的利益,而去壓抑其他城市如上海的競爭和發展,香港必須面對現實、面對挑戰。

中央領導人還拋下中國一句成語:「不進則退」。這句話派得上用場時一定有前提和背景,就是看到了「不進」的現況,才提出「則退」的警告。老師若見到學生讀書用功,努力不懈,每天溫習五、六個小時,成績名列前茅,考試第一,那一定不會用上「不進則退」,而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或者「自強不息」、「再創高峰」等。所以說「不進則退」,其實已經有了一個判斷,就是香港情況不見進步,而退步的危機正逐漸增強。

國際金融中心已經是香港的相對強項,如果還是得到中央領導人這樣的評語,放諸於其他的行業,更是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