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提出在二○二○年把上海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央領導人近日在泰國面見香港傳媒,回應了港人對上海即將超越香港的憂慮。他說:「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是靠確定,而是靠市場競爭。」「當務之急,我認為不是說誰是不是金融中心,而是在於誰能夠使金融處於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地位。」有時「正面說話反面聽」,他指金融中心的條件是穩定健康、持續發展,是否意味香港未達標準,要以上海取而代之?
想發展的又豈止上海?天津、重慶、廣州都是雄心萬丈。以直轄市天津為例,年前內地計劃推出「港股直通車」,據說是天津市積極向中央爭取發展金融業的例證。金融海嘯下,今年首季,天津國內招商引資同比增長達百分之三十三點八三,規模仍然不斷擴大。
另一個直轄市重慶,作為中國西部的重要窗口,其對外開放步伐亦愈來愈快,外資不斷進駐,並將之發展成中國西部最多外資金融機構的城市,希望在二○一五年將重慶發展成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
廣東地區近年進行產業調整,低增值及高污染行業都相繼遷離廣東省,部分中小企業亦開始成功轉型,創造競爭新優勢。加上廣東省落實《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更制訂了二○○九年、二○一二年和二○二○年三個階段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水準等核心目標的具體要求,發展藍圖清晰。
香港要面對的是珠三角、長三角及西部地區的全面挑戰,根本不可能着着領先,故應檢討優勢,「紆尊降貴」,充當配角,配合內地發展。香港的完善法制、監管及專業人才正是內地欠缺的地方。藉此建立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金融市場,是非香港莫屬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