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啟動自由貿易區意義重大

G20倫敦峰會結束之後,各國領袖回到現實,要千方百計穩定國內市場,力爭衰退期不致太長。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言,辦好國家的事情,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誰早一點走出衰退,誰就能在劫後的新世界之中搶佔一席有利位置。

種種迹象顯示,中國有望率先走出低谷。據中國海關日前公布的數據,三月份出口跌幅僅為百分之十七點一,較二月份的百分之二十五點七明顯收窄,回穩情況值得注意。下周開始將有連串重要經濟數據發布,倘若首季GDP增長在百分之六以上,則到年尾埋單找數時,「保八」仍將有望得以落實,中國就真的有可能成為大經濟體中最先復甦的國家。

在可見的未來,中國面對的最大挑戰將是保護主義。雖然倫敦峰會各國矢言反對保護主義,但在殘酷的經濟慘況面前,為保護本國貨品與勞工就業,不惜祭起保護旗幟是非常自然的事。奧巴馬剛上任時,為爭取國會通過刺激經濟方案,也曾寫進「只准買美國貨」的條款。政客講一套做一套,自古亦然。

現時中國的貿易夥伴中,前三位的是歐盟、美國與日本,前兩者搞保護主義臉不紅心不跳,中國必須有所防範。今次中央領導人到泰國出席中國與東盟峰會,將簽署《投資協議》,正式啟動中國與東盟十國的自由貿易區,有助落實中國對外貿易多元化的戰略。東盟現時已經是中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未來在自由貿易得到大力促進之下,即使歐盟與美國,甚至日本在不同程度上遏制中國貨品進口,坐擁近六億人口的東盟市場,足以彌補相關的損失。

中國古訓有「遠交近攻」之策略,歐盟與美國屬於遠交之範疇,亞洲之遠東地區及東南亞則是近攻的主要目標,強化地區貿易,固然有助促進外貿,亦能拉動內需,而且與區內各國加快簽署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協議,將有利於鞏固人民幣的地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伴隨外貿與人民幣地位的提升,更可反過來推動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為長遠開拓國際市場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