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權力酬庸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孟德斯鳩有一名言:令人吃驚的是,國王們如此輕易地相信自己就是一切,而人民是如此堅定地相信自己一錢不值。這是老朽看了同文柳扶風分析煲呔曾「私心自用」,這麼長遠的要扶持「真兄弟」上位的赤膽而忽然想到的。

煲呔曾也太有自信,政治呢家嘢風雲瞬變,有乜理由計劃定六、七年後嘅事;煲呔曾顯然當正自己係「國王」,當然唔係「九龍皇帝」宣示主權嗰隻。作為行政長官,煲呔曾自然係精英;然而,作為一個整體,行政長官也不一定比公眾高明。海耶克用訊息分散論解釋了這一點,誰比誰高明,關鍵在於誰掌握的訊息更多。老朽不敢否定煲呔曾獲得的訊息不多,但以其剛愎自用的性格,下級匯報的恐怕多是弄虛作假的消息。

煲呔曾是否要為「真兄弟」兩肋插刀,且按下不表,反正時間是最好的證人。在西方選舉政治中,政治分肥是一種利益對價的權力酬庸遊戲,候選人收到的捐款愈多,需要償還的人情債就愈多。奧巴馬為贏得總統大選,收近八億美元捐款,創下美國總統選舉史上個人籌款最高紀錄,這亦意味着他任內將被巨大的「人情債」困擾。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二○○○年布殊上台後,政府中三分之一的新職位被他的「金主」或他們的三親六戚接掌。這些職位分布廣泛,從駐外大使到政府決策機構負責人都包括在內。資料顯示,在布殊的第一屆任期內,已有大批募款人接受了他的另類酬庸,包括在白宮或大衞營過夜、參加各類派對、國宴、隨政府代表團出征奧運會等,可見政治分肥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煲呔曾之令人驚奇,不是他沒有說粗口的習慣,而是他有「兄弟如手足」(下一句「夫妻如衣服」推斷也不是煲呔曾的習慣)的義薄雲天,在今天人際關係冷漠的社會,倒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