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韜光養晦決不當頭

G20倫敦峰會之後,西方發達國家向中國大唱讚歌,把中國吹上了天,推到了國際舞台的大堂正中位置,好不威風。中國有自知之明嗎?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回應時來不得半點浮誇。

西方吹捧中國,包括美國與歐盟,自有其如意算盤及利之所在。美國是金融海嘯的發源地,經濟陷入百年一遇的困境,打翻身仗,靠的是狂印銀紙與大發國債以刺激疲不能興的市場經濟。在這骨節眼上,中國手持巨額的美國國債,是沽是買,影響重大,奧巴馬對中國禮遇有加,實在不難理解。

歐盟是海嘯的重災區,抱怨美國不受監管的金融市場遺禍歐洲,要反制美國,甚至主張以歐元替代美元,任何能夠遏制美國經濟霸權的舉措,都值得支持。也是在這關鍵時刻,中國適時冒起,一旦中歐能夠結成同盟軍,哪怕是暫時性的也是好事。更何況東歐情況空前惡化,西歐不願直接伸出援手,要借助國基會的儲備,希望中國帶個頭,注入巨額資金,自然奉中國為上賓,也是好話講盡。

所以中國審時度勢,要有自知之明。國際間的關係,沒有永遠的敵人,反之亦然,同樣沒有永遠的朋友,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考量。即使到了「大同世界」,情況或許有所改變,卻還會是本質不變。

西方政客隨時變臉,早已見怪不怪。薩爾科齊何許人也?剛與中央領導人握手大講重視中法關係,那邊廂被記者追問,又說《中法聯合公報》沒有限制不能與達賴會晤,簡直是兩面派的小人物。

昔日鄧小平「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訓勉仍然有效,意義在於辦好中國的事情,只有國力增強與鞏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人家才不敢輕言打壓你。早年毛澤東在論及與美國修補關係時,也曾經強調「中國將從實力地位出發」。當然,時代不同了,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的今天,中國必須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與責任,但不要受盛名所累,做一些國力難以承擔的事情,而且權力與義務也應該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