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之Dragon起頻•開大•加力!

年年到呢個時候,都要做篇報道應吓節,講到應節不離介紹端午的糉和扒龍舟。老老實實呢個題目講咗咁多年,大家對扒龍舟這項運動又知道幾多呢?扒龍舟有甚麼禁忌?到底龍舟有幾重?有多快?扒手、開大、揸杪又係咩意思?

你知道/不知道的事?

扒龍舟以前是漁民的傳統節日活動,時至今日,已演變成連外國人都組隊參加、兼不只限於端午節才上演的國際性水上運動。在香港除了漁民及其後代,近幾年明顯多了中學及大學生參與。以今次採訪的龍之傑龍舟隊為例,他們的隊員全部不是漁民,由17歲至60多歲都有。儘管時代轉變,很多扒龍舟習俗已簡化,但有不少儀式仍保留。龍之傑龍舟隊的教練鄭偉明(人稱:明教)指:「我們會有開操儀式,希望每年都風調雨順,大家平安大吉。每次龍舟比賽前會上香、參花、掛紅,把龍舟弄得精精神神去比賽。若隊員的老婆大肚、家中有白事,基本上是不容許落船。今年我們隊中便有一對夫婦成員,老婆懷孕,兩公婆都是按傳統不參加練習和比賽,直至過了產後100日。而扒私家龍,仍保留着的儀式和習俗更多,包括很多至今都不許女士上船,落船必須除鞋和除帽,更嚴格的話,首飾和錶都不許戴着上船等。」

傳統龍Vs纖維龍

香港龍舟基本上分纖維龍和傳統龍兩大類,現一般大型比賽都是用玻璃纖維製的纖維龍,木製的傳統龍則常見於私家龍比賽(又稱灣頭賽)。香港的木龍一般以柚木船為主,好處是船身高低可調校,扒起之後,隻船慣性向前走,速度會高點,缺點是船身較重,達到逾1,000kg,由於木船重量不能維持一致,新船都仲可以控制到重量,但一耐咗,放多幾年重量會大咗。至於纖維龍較輕身,約重300至350kg,比木龍輕上2倍至2.5倍或以上,只是沒有向前走的慣性,省不到力。不過纖維船無論重量、長闊高都能達到一致,就比賽公平性而言,當然是勝一籌。拍攝當日,所用的是一般練習用的纖維龍(中龍),座位有24至26個,較標準比賽中龍的20座位設定多,可讓多點隊員一同練習。

做扒手講Team Work

扒龍舟是一項講求團隊合作的運動,標準比賽中龍有20位扒手,另鼓手及舵手各一。若扒手的節奏一致的話,船速可以很快,平均達到13.5至15km/h。要維持此速度,各隊員必須合作無間。「明教」表示:「每隊龍舟都有自己的扒法,但擺位模式基本上大致一樣。」。揸槳扒的稱為「扒手」,標準比賽的中龍有20位扒手。擺位上,第一對(通常叫第一欄)跟鼓手一樣,需要節奏感和輕磅。第二至五欄負責帶領整條龍舟的扒法,講求經驗和穩定性高。安排坐在船中間位置的扒手,需要較重磅的,以維持船的重心。最後一欄的扒手,以富經驗者居多,事關遇着舵手有差遲,斷了杪或脫掉杪繩,他們便要幫手打舵。

班後生點解扒龍舟?

豬肉丸

「我扒咗龍舟2、3年,之前係公司隊而接觸龍舟,又讀過地域文化研究,本身也喜歡中國傳統,我覺得龍舟係好傳統的活動,又好有團隊性,所以好鍾意玩呢項活動,一直玩到依家。」

阿佛

「我都扒咗龍舟差不多8年,之前玩開水上活動如Wakeboard,因為遊船河認識教練而開始扒龍舟。」

傑仔

「之前在大學玩過一些如划艇的水上活動,由於好鍾意水上活動,之後畢業打工,公司有龍舟隊就試吓玩。本身我都鍾意Team Work,龍舟就啱啱好,適合我的性格,至今都玩咗4、5年,現在都一直努力玩緊。」

冬瓜

「玩咗龍舟差不多10年,之前在青少年中心玩獨木舟學吓玩風帆,之後有朋友提議玩龍舟。在青少年中心玩過後。開頭都係端午節去應吓節,後來愈識愈多人,同埋龍舟這項運動是全年性,變咗開始有興趣玩,跟咗出面龍舟隊去操,一玩便10年。」

揸杪攞直好重要

「明教」既是隊中的教練亦是鼓手,他指:「船頭的鼓手負責帶領節奏和整隊的士氣,通常是隊中最具節奏感和最輕磅的一個,男女性也沒所謂。打鼓分起頻、開大、加力共3個階段:

起頻—即起步時的鼓法,節奏較慢,發出『口邦』、『口邦』、『口邦』聲。

開大—在中段時很多時未必會打正個鼓中間,會敲鼓旁,發出『卜』、『卜』、『卜』聲,純粹帶個節奏感,鼓手同時說開大,此時扒手們的扒槳動作幅度變大。

加力—而尾段衝終點前,為了令扒到已攰攰哋的扒手振奮些,首先會打出『轟』、『轟』兩下,然後鼓聲的節奏愈來愈快,一鼓作氣,帶動扒手們再加把勁扒到終點。」

船尾的舵手,負責掌舵操控龍舟的方向,是龍舟的靈魂,必定是隊中最富經驗的一個。隊中的副領隊兼舵手強哥說:「龍船最緊要揸得直,漁民叫舵手做杪手,杪的意思即是龍船的舵,轉左轉右都係靠佢。」他又指:「揸龍船同揸車一樣,方向要清晰。如果條船揸得唔直,會累到隊員浪費氣力,甚至乎衝唔到終點。」

撰文:林登麗

攝影:莫文俊

鳴謝:龍之傑龍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