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放假一定要去外國旅行?其實香港亦有不少地方,擁有宜人的風景、獨特的建築物、窩心的人情味等;近年全球盛行低碳生活,留港旅遊絕對是環保的表現。有班修讀環保相關課程或醉心環保生活的大學生,幾年前成立推廣低碳本地遊的組織「V'air」。透過網上平台、社交媒體專頁、出書等,分享本地遊的資訊。他們深信,自己的力量雖然渺小,但憑着對環保的堅持,相信會為地球帶來一片新天地。
如果每人肯行多一小步,對地球來說,或許是重要的一大步。一班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有關環保課程,或關心環保課題的大學生,年前創立推廣低碳本地遊的組織「V'air」,透過網上平台、社交媒體專頁等,分享香港不同地方的環保資訊。早前更出版新書《低碳.好行》,書中收錄39條市區及郊區的本地遊路線,再配合一些環保知識,希望更多人成為低碳旅人。
「V'air」這名字來自法文「Vert」一詞,解作「綠色」,寓意自然、環保。創辦人之一楊子雋說:「法國是2015年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的舉行地點,也是組織成立的緣起。當年我與多位同學以『V'air』概念,參與該比賽。我們改變『Vert』的串法,並將『綠色』和『Air Travel』結合起來,希望解決當中的問題。其後成立組織繼續沿用此名,以紀念初衷。」
組織現有10位成員,主要來自香港中文大學,不少是修讀環保相關課程,像最近才加入的新成員張允晴。她從環保角度,分析本地遊的意義。張允晴說:「香港人很喜歡一放假就去旅行,每次搭飛機都會產生巨大的碳排放,舉例去一轉日本,每人來回已經用了半噸的碳排放,等於一盞燈連續開半年所產生的碳。如果全香港人都可以減少搭飛機的次數,留在本港進行本地遊,便可實行低碳生活,更加環保。」
組織亦吸引其他課程的大學生參與,如中文系的李雪瑩。醉心文字的她,希望用文字感染更多人關注香港這片土地。李雪瑩說:「現在香港常打着經濟發展的旗號,推土機不斷推倒小區小店,郊區亦被政府睇中加以發展。我們覺得香港雖然細小,但其實有很多獨一無二的風景,希望透過出版書籍,可將這些被經濟發展忽略的郊區風景,甚至小區的人情味記載下來。」
本地遊當然是他們閒時至愛的活動。另一創辦人鍾芯豫分享道:「有次與家人去荃灣川龍品茗後,沿着路牌走到附近一個農莊。農莊的主人是位退休伯伯,他很喜歡書法,跟我們分享了不少打理農莊的心得,而農莊一圓他兒時的夢想。那次經歷讓我認識到本土歷史,亦結織到一位背景不平凡的人士、買到有機的農作物。這次本地遊不但低碳,而且很好玩。」
在其他生活層面,組織成員亦堅持低碳原則。每日無數人飲用膠樽飲料,膠樽雖可回收,但在回收過程中,牽涉到不少資源運用。外出時,他們會自備水樽。喜歡做手作仔的張允晴,習慣將廢物升級再造,如活動過後,留下不少橫額,她便將之變成手作材料,做成各式各樣的實用小物。組織不少成員已是大學四年級生,部分更已離開大學,近日亦吸納了一些一年級新成員,繼續傳承環保理念,推動低碳生活。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蔡浩文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查詢網址:www.facebook.com/vai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