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支援 防產後抑鬱

做人壓力大,做媽媽的壓力更大!剛出生的寶寶,身體幼嫩,起居飲食都需要細心看顧,照顧者容易出現精神緊張,而身為媽媽的,更有可能患上產後抑鬱。據資料顯示,每5位媽媽便有1位患上產後抑鬱,此症對患者身心和寶寶成長有着不良影響,不能掉以輕心;專家提醒,家人的支持有助患者穩定情緒,若察覺到產後婦女出現疑似徵狀,應盡快求醫。

對母子影響深遠

分娩過後,不少媽媽會偶爾感到失落,但精神科專科醫生鄭志樂表示,這種情緒低落跟產後抑鬱症有極大分別,前者只會持續數天,亦會不藥而愈,後者則會帶來嚴重影響。「產後抑鬱的病徵與一般抑鬱症無異,患者的情緒會持續低落兩星期或以上,出現失眠、體力下降、食欲不振、容易疲累等情況,對喜歡的事提不起勁,生活變得沒有動力,病情嚴重者更會萌生自殺念頭。」鄭醫生續指,產後抑鬱症患者可能會因情緒問題而忽略嬰孩的基本需要,或對嬰孩的哭叫聲不瞅不睬,嚴重危害嬰孩的健康和安全;再者,缺乏母親照料的初生嬰孩,沒法與母親建立情感連結,心靈上會有所缺失,情緒容易波動,智商也相對較低。

孤立無援易出事

至於產後抑鬱的成因,大致上分為生理、心理、社交等三方面。生理上,家族的疾病遺傳史是主要因素,高齡產婦患上產後抑鬱的機會也會較高;心理上,有些新手媽媽對自我要求過高,當寶寶的健康、成長未如理想時,便會感到壓力沉重;社交上,缺乏支援是導致產後抑鬱的常見原因,例如單親媽媽、得不到親友協助,或因工作而分身不暇的在職媽媽,均有可能感到孤立無援,因而影響情緒。另外,寶寶出生後,得到了家庭各成員的注意力,媽媽有機會感到被忽略,這也是失落的原因之一。換句話說,不想產婦受抑鬱困擾,家人宜在她生產前多灌輸正面訊息,讓她知道把新生命帶到世界是很有意義的事,雖然責任重大,但身邊會有人施予援手。

社交生活要平衡

治療方面,與一般抑鬱症相近,醫生會處方可穩定情緒的抗抑鬱藥、血清素調節劑等,但在餵飼母乳期間,藥物可經母乳進入嬰孩體內,所以要留意嬰孩在進食母乳後有否不良反應,盡量選擇安全、輕低劑量的藥物,亦以簡單的處方為佳。心理治療同樣重要,當家人懷疑新手媽媽有情緒問題,應充當一位稱職的聆聽者,了解其需要,切勿未弄清問題癥結便一面倒給予鼓勵性說話。其次,家人應給予患者合理且實質的支援,但必須肯定自己有能力做到,才許下承諾,因為一旦出現期望落空的情況,對患者的打擊會更大。鄭醫生說:「雖然產後的婦女多了『媽媽』這個身份,但同時亦是『女兒』、『老婆』、『朋友』、『同事』,別忘記自己的其他角色,在社交上取得平衡,長遠而言,對媽媽、孩子的健康都有益處。」

撰文:余彩瑜

部分攝影:胡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