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80年代經典日劇《阿信的故事》嗎?故事中的阿信,是個成長在日本山形縣的村女,而她母親工作的地方,便是位於山形縣尾花澤市的人氣景點銀山溫泉!當地的溫泉街保留了大正年代(1912年至1926年)的風情,從街道兩旁的木造溫泉旅館中,你更會發現宮崎駿名作《千與千尋》中的油屋竟然也粉墨登場,絕對教人驚喜萬分。
銀山溫泉是一條日本全國知名的溫泉街,設於尾花澤市奧州街道往深山走約12公里的位置。該溫泉街沿着銀山川興建,全長僅數百米,整條街只有約13家溫泉旅館,主要都是木建築,高度大都只有三至四層,感覺古色古香,拜《阿信的故事》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時至今日每到冬日旺季,銀山溫泉仍是一房難求。話說這片溫泉地早在康正2年(1456年)被發現了延澤銀山,並一度因採礦而相當繁榮,於寬永年間(1624年至1643年)更有礦工察覺到銀山川中湧出了溫泉,後來銀山於元祿2年(1689年)因採銀量每況愈下而被廢山,但溫泉旅館卻取而代之令這一帶保持了興旺。雖然於1913年,因大洪水的緣故令這裏的旅館受到破壞,但後來透過當地的財力再次恢復過來,現時所見的,正是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所興建的多層木造旅館,一大特色是大多採用了當時甚為流行的露台設計,並且不少更有鏝繪(即於牆壁上塗抹調製的灰泥,並用抹刀塗抹上顏料,製成獨特的立體彩色浮雕),細看下彷彿每幢旅館本身都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
步入溫泉街中,感覺猶如走入時光隧道,古樸的旅館沿溪伸延,數道小橋橫溪而過,配襯着懷舊的天然氣街燈,幾乎處處都是拍照打卡靚位;在溫泉街一角,更有供人免費泡足的足湯池,可邊泡邊賞溪景。當地的泉水為含食鹽硫化水素泉,據講對神經痛及風濕有着療效,年長一輩尤其啱浸。再走幾步,便見到很多人聚在一小紅橋上拍照,橋的另一端原來就是有名的溫泉旅館能登屋,據說是宮崎駿構想《千與千尋》中油屋的其中一個參考藍本,難怪人站橋上,很容易聯想起千尋初進油屋時的一刻。而走到溫泉街盡頭,會看到另一個著名景點白銀瀑布,高低落差足有22米,但在白茫茫的雪地中,感覺不太澎湃,帶點含蓄美。要是非冬季來,你還可以徒步一兩小時到延澤銀礦的坑道內探險,又或看看銀山川上游的籟音瀑及洗心峽。不過論氣氛,還是冬雪中的銀山溫泉街道最吸引,冷艷得動人心弦。
地址:山形縣尾花澤市銀山新畑地內
交通:於JR大石田站可乘搭花笠巴士銀山線在銀山溫泉站落車,車程約40分鐘。
網址:http://www.ginzanonsen.jp
在山形縣有「母親之河」美譽的最上川,是日本3大急流之一,全長229公里,早在江戶時代,該河道便用作運送山形地區盛產的紅花,該花乃製作昂貴京都友禪染的染料,故此最上川可謂當時最「賺錢」的河道。今時今日最上川已發展成著名的船遊航線「最上川芭蕉航線」,它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風景,即使在寒冷降雪的冬季,河船仍可出航。船程主要是山形縣最上郡的古口港往返草薙港,並有普通船及特別船的班次,我們乘坐前者,冬日乘搭船艙用玻璃密密包圍,而且船上有暖氣,船客雙腿還可塞進長桌下的毛氈中,舒服得想來個小睡呢!這次從古口港出發,船程大約1小時,船會在最上川順流而下,沿途有穿上傳統服裝的船伕講解風景,並可見到兩岸山巒上的雪林,甚至看到幾乎凝結成冰柱的飛瀑,與寧靜肅穆的小神社,途中還能感受湍急河水所帶來的震動,而高潮位更是由船伕高歌一曲別具風味的傳統歌謠,令人想起日本古書《奧之細道》中「為集五月雨,早發最上川」的詠句,何其風雅。
地 址:山形縣最上郡戶澤村大字古口86-1(古口港)
交 通:於JR新莊站西口乘坐最上川交通巴士「芭蕉號」在戶澤藩船番所站落車後徒步即到
營業時間:9:00am~4:30pm
費 用:成人¥2,450(HK$181),特別船¥3,000(約HK$222)
網 址:http://www.blf.co.jp
要冬訪日本東北,像山形如此大雪的地方,一件防水外套,及一對防水兼抓地力強的行山鞋,絕對不可或缺。以下兩件由Columbia推出的產品,均備有OutDry Extreme極緻防水透氣科技,將堅固耐磨的防水透氣膜置於表面,並將柔軟速乾裏料置於內層,造就出前所未有、全面極致防水透氣的效能,當中的Men's OutDry EX Featherweight Shell外套,便用上100%尼龍防撕裂面料,裏料則用上100%聚酯纖維網布;而Men's Terrebonne OutDry Extreme MID行山鞋,除鞋面用上OutDry無縫透氣防水技術,鞋底夾層亦用上奧米.超輕緩震科技的Techlite中底,可安然走過各種崎嶇地面。
網址:www.columbiasportswear.hk
簽證:持有效特區護照及BNO均毋須簽證
機票:從香港飛東京來回經濟客位約HK$1,428起
交通:從東京乘JR東日本山形新幹線於大石田站落車,轉乘前往尾花澤市的巴士,再轉乘往銀山溫泉的巴士。
貨幣:¥100約兌HK$7.4
天氣:3月氣溫約-1℃~8℃
特派記者:劉達衡
鳴謝:山形縣觀光文化運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