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養生 首要護肝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有云:「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意指肝的角色好比人體的大將軍,既能擊退病菌,亦可調暢情志,重要性不言而喻。隨着春天來臨,又是養肝的好時機,不妨參考中醫師的建議,讓肝臟得到適當的調理吧!

肝有三大功能

大醫堂中醫診所王鈺興醫師表示,肝的生理功能可分為三方面:第一,「肝主疏泄」,意指肝有疏通、調暢全身氣血運行的作用,可調節脾胃運化、疏通膽汁的分泌和排泄、指揮女性月經周期及兩性生殖機能,而肝的疏泄亦與個人情志互相影響,如過度憤怒會阻礙肝氣流通;第二,「肝主筋,開竅於目,其華在爪」,意指肝血充足者,筋腱、韌帶等軟組織可得到滋養,活動靈活自如,而肝的精氣上通於目,肝功能理想者亦有較佳視力,同樣地,指甲堅厚、紅潤而光澤,代表肝血充盈;第三,「肝主藏血」,意思是肝有儲藏血液及調節血量的作用。

肝臟弱毛病多

當肝臟虛弱,肝功能受損,勢必影響脾胃運作,導致胃脹、胃氣、無胃口等不適,當情況持續而身體得不到足夠氣血營養,則會出現消瘦、疲倦、乏力等情況。「肝氣不疏通,兩脇肋易見脹痛;肝血不足,可擾亂女性月經周期。當肝血不足以滋養筋,則有機會出現抽筋、關節屈伸不利等徵狀,其他影響包括:指甲變薄變脆,失去光澤;眼睛亦容易乾澀,使視力變得模糊。」在中醫學角度,養肝可從飲食入手,如春天可多吃味辛、性溫的韭菜,有健脾胃、養肝血之用;味甘、性平的枸杞子亦是養肝食材,適合做菜或泡茶。此外,適量攝取帶有酸性的番茄,有助調暢肝鬱。

長期捱夜傷身

肝臟健康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尤其是捱夜會影響肝血不足,令肝的疏泄功能受損,長久下去會使人體透支。王醫師解釋:「晚上11時至凌晨1時是膽經主導身體的時間,凌晨1至3時則屬於肝經,人臥則血歸於肝,上述時段宜躺下就寢,有利健康。若因工作關係要長期捱夜,應盡量避免煎炸、熱氣食物或太多辛辣及刺激性調味料。保持心境平和亦很重要,因憤怒傷肝,所以平日要盡量控制情緒,透過適當渠道宣洩負面情緒,有助肝氣疏通。此外,適量運動可促進氣血循環,大腦會於過程中釋放對抗憂鬱的賀爾蒙,讓人保持正面情緒。」

食療提案:杞子菊花茶:材料:

杞子 20粒

菊花 6~8朵

做法:

以沸水浸泡所有材料約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

杞子補腎、養肝;菊花明目、清肝熱;特別適合睡眠不足、容易頭昏眼花人士服用。

韭菜黑木耳炒雞蛋(煮湯亦可):材料:

韭菜 150克

黑木耳 3~4個

雞蛋 2隻

做法:

韭菜洗淨切段;黑木耳浸發後切絲備用;鍋燒熱後放油,炒香韭菜及黑木耳,再加入雞蛋炒熟,最後以豉油調味即可。

功效:

韭菜暖胃養肝,黑木耳活血潤燥,適合春天食用。

首烏黑豆烏雞湯:材料:

製首烏 20克

黑豆 50克

杞子 20粒

紅棗 5粒(去核)

陳皮 1角

烏雞 1隻

做法:

烏雞先用薑片汆水,再加入所有材料,煲滾後轉細火煮2小時,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

補肝腎、益精血、健脾利濕、補氣養血,適合捱夜、肝腎虛弱人士服用,但脾虛、大便易溏者則不宜。

閒時按摩 有益肝臟

要提升肝臟健康,可通過按摩肝腎經氣集中貫注的穴位或輕打膽經,以收保健之效。

太溪穴:位置:

足內側,在內踝後方與足跟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

按摩約3分鐘,可增強腎氣,有助肝臟健康。

太衝穴:位置:

足背上、腳趾公和第二趾中間兩根骨頭交會凹陷之處。

功效:

按摩約3分鐘,有助疏通肝氣,讓肝功能運行暢順。

敲膽經:位置:

從臀部兩側開始,手握空拳往下敲至膝蓋下方,由上至下反覆敲打約5分鐘。

功效:

疏通肝膽氣滯、清瀉肝膽火,改善捱夜引起的不適。

撰文:余彩瑜

攝影:方偉堅、蔡浩文